【求爱莲说的赏析】
求爱莲说的赏析
【求爱莲说的赏析】
求爱莲说的赏析
【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曾任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等地方官.他曾在庐山山麓建“濂溪书堂”晚年定居在那儿,世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继承了《易传》等传统哲学思想,自成一派,后被他的弟子发展成濂溪学派,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都是他的弟子,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从政勤谨,为人方正,《宋史·周敦颐传》引文学家黄庭坚对他的评价说:“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著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解题】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于嘉祜年(1063)五月,当时作者任虔州通判.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歌颂坚贞的气节,表现了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周敦颐认为“诚”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而且只有“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后代理学家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口号,被剥削阶级用来压迫劳动人民.但作为一种哲学思想,这个理论是要求一切人做到的,对统冶者也不例外.作为理学开山祖的周敦颐一生都身体力行,追求道德的完善.本文所表现的鄙视功名利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和洁身自好、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就是其“主静、无欲”提法的最好说明,也是他人格精神的写照.
“说”,也称“杂说”,属论说文范畴.它的作用是解释义理,把自己的意思叙述出来.往往用于表现作者独特的见解.《爱莲说》就是对热爱莲花的嗜好所作的解说.
【注评】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àn).水上、陆上草木植物的花,可爱的很多.之:助词,的.者:助词,用在动词短语后构成名词性“者”字结构.甚:副词,很,非常;表示程度之深.蕃:本义指草茂盛,引伸为多,文中是引伸义“多”的意思.○泛谈可爱的花非常多,引出下文对花的种种偏爱.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晋朝.陶渊明:一名陶潜(365—427),字元亮,晋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诗人.他很爱菊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独:副词,仅仅,偏偏.○点明陶渊明的独特爱好,以映衬下文的独爱莲.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介词,从,自从.李唐:指唐朝,因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来:趋向动词,常用来表示自过去某时一直到现在的一段时间.意思是“自……以来”.世:世间,天下.甚:副词,很.爱牡丹:喜爱牡丹花;唐刘禹锡《赏牡丹》诗说:“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反映了唐代风尚.○用爱牡丹的世俗风气,反衬爱莲花的高雅.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6)清涟(1ián)而不妖,子:第一人称代词,我.独:副词,唯独.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形成“主语·之·谓语”的名词性短语作动词“爱”的宾语.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经沉淀、沤泡而积存的污泥.而:连词,却;连接的前后两个动词短语在意思上是逆转的.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濯:洗涤,后面省略了介词“于”.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涟: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而:连词,却.妖:妖艳,妖冶.从此句以下一组句群都是“爱”的宾语,承上省略了“莲”.○莲的这种品格象征着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茎梗)里面贯通,外形挺直;不长蔓子,不发权子.蔓、枝: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属于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挺拔刚强,独立支撑的性格,象征君子的独立精神.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洁净的站在那里.益:副词,越发,更加;表示程度比以前深化.亭亭:叠音联绵字,高耸的样子.净:洁净.植:树立,立.○象征着君子的人格力量和高洁形象.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可:能愿动词.而:连词,却.亵玩:玩弄.亵:本义是内衣,引申为亲近而不庄重.焉:代词,它;用在动词后作宾语.○象征着君子不可轻慢亵渎的气质.
先提出陶渊明爱菊,唐代后世人爱牡丹,再说自己独爱莲.着力描写了莲的高洁品格来确定它“花之君子”的地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子,我.谓:以为,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是花中的隐士.之,助词,的.隐逸:隐居避世,封建社会里,有些文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因而隐居避世,菊花在许多花草枯萎的时候独吐幽芳,所以这样说.者:助词,用在动词短语后构成名词性“者”字结构.也:表判断的语气词.“……也”是常用的判断句式之一.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豪贵族.因为牡丹花朵大,开得绚丽,香气浓郁,所以这样说.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因上文有对莲花品格的描述,和君子性格相通,所以这样说.○品评三种花,把它们作为三类人物的化身,寓意深远.噫(yì)!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噫:感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之:助词,用在动词和它的宾语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下两例同.陶:陶渊明.后:以后.鲜:副词,很少,少;用在动词前表示数量少.闻:听到.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同:介词.者:助词,用在介宾短语后构成名词性“者”字结构.何:什么.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牡丹花,当然人很多了.宜一:应当,应该.乎:语气词,此处表感叹和语气停顿.
品评三种花并赋予它们三种人格,慨叹真隐者少,有道德者鲜,而爱富贵的特别多,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争名夺利者的厌恶,对完美道德的礼赞.
【译文】
水上、陆上草木植物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偏偏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世上的人非常喜爱牡丹花.我唯独喜爱莲花,喜爱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茎梗里面贯通,外形挺直,不长蔓子,不发权子,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的高尚品格).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豪,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喜爱菊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花,当然人很多了.
【简析】
周敦颐一生喜爱莲花,所以写下了这篇借花喻人的优美小品文.它巧妙地将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格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主静、无欲”的道德观,体现了一种高洁的情操和人格美的力量.莲花所体现的君子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君子,要讲求精神文明.新的时代要求人们有理想、有道德,我们也可以从《爱莲说》中汲取营养,结合实际,加强自身的修养.本文作者赋予牡丹以“富贵”的品评,并对这种品格持保留态度,这是为了表达对趋炎附势的世俗风气的不满.孔子说:“不仁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只反对为富不仁,鄙视用不仁的手段攫取富贵,并不将富贵视为邪恶.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以追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日益充足为动力的.富贵的品格,恰恰是牡丹赢得人民大众喜爱的本质内涵.
本文在写作技巧方面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词句简洁流畅,旨意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