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高考作文:文章出彩不能仅仅靠技巧-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贾同军的问题

  专家分析高考作文:文章出彩不能仅仅靠技巧

  专家分析高考作文:文章出彩不能仅仅靠技巧

1回答
2020-04-03 09:41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江修富

  每年的高考作文不仅是考生、家长和老师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包括文人、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谈资。

  从议论文一统天下到多文体并举给考生更大发挥空间

  专家们分析,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多次转型。

  作文命题的形式不停地在变,先后运用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给范围自由命题作文等形式。19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的高考作文为标志,话题作文开始出现,并成为近年来各地高考作文的主导品种。有人认为,这使大多数考生能够扣题作文,从而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更体现了高考选拔的公平性原则。今年的全国卷、上海卷、浙江卷、广东卷都沿用了这种形式。

  文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当年议论文一统天下到如今多文体并举。具体而言,1997年、1998年运用了一大一小的考试方式,即小作文要求描写、叙述,大作文都是议论文,这种方式能全面考查考生运用各种文体的能力,但写作量较大,试卷整体过于厚重,考生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完成所有试题并非易事。从1999年开始,恢复了考查一篇大作文的形式,且文体不限,这个转变使考生能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体现出考试改革的人文化倾向。

  命题权限也在变。以前全国一份卷,天下考生一道题,如今许多省份自主命题。今年全国统一的语文考试卷中,作文题给出了三种选择,而一些单独命题的省市所出的作文题目多为简明扼要的话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同样给予了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应试导致“押题”文章出彩不能仅仅靠技巧

  为了在高考作文考试中获得高分,“押题”成为许多老师和学生的“高招”。考试前,语文老师纷纷传授作文技巧,甚至押出一些题,准备若干范文,让学生烂熟于心,以“不变应万变”。原先高考作文考议论文,老师们就让学生反复练习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议论,如何收尾。如今话题性作文流行,考生就大量练习话题作文,“毕其功于一役”。

  专家指出,在应试的思路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不重视作文的个性,不重视作文的真情实感。一些作文题目较空,不利于学生抒真情、写真意。学生不是为了情感需求而写作,而是为了考试得高分,功利主义倾向较重。

  记者就写作个性化的问题请教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教科研中心主任孙玉环。这位有着42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一直提倡个性化作文。在她看来,要写出一篇好文章,第一在于生活,第二要有需要,第三才是技巧。现在的学生,缺少生活体验,也少有写作的需要,却过分看重技巧。具体表现为学生考前背文章,考试时文章多是空话、套话。作文无法反映真实的生活,这也是沉重的学业压力下,学生苍白生活的体现。乏味的生活,写不出真实的文章,只好胡编乱造。

  为母语教学呐喊工具性与人文性需结合

  “考查好的作文应当具备三个要素,”中国写作学会会长裴显生教授认为,一是能考查考生的汉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如果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再有思想,也不成其为一篇好文章;二是能表现考生对生活的感悟、理解,如果学生死读书,不关心生活,就写不出好文章;三是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他说,语文教学现在要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过去老是摇摆,一会强调工具性不讲人文性,一会强调人文性不讲工具性,走极端容易使中学语文教学无所适从。现在英语教学比重有加大的情势,从幼儿园就开始抓英语,英语几乎成了“霸权话语”,该到了为母语教学呐喊的时候了。

  专家们呼吁,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作文能否走出“八股”的旧路,走上传情达意的正途,需要主持出题的人更加尊重教育规律;而语文老师、家长乃至考生,也需要跳出应试的阴影,让好文章从生活中来,从情感中来。

2020-04-03 09:42:3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