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阅读答案①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陈闽鄂的问题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阅读答案①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阅读答案

  ①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凉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①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甩手一模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淳。

  ③不知不觉,县城到了。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实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实。”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④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⑤风裹着雪吹过来,5元钱落到父亲的脚边。父亲愣愣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捡地上的钱,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拉着我默默地离开。

  ⑥“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出门时父亲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⑦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测试。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可能保送上大学。”眼看就要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⑧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如果也遇到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⑨“什么,爹?”

  ⑩“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第二段中作者对环境作了细致的描写,试结合全文,说一说他的表达效果。

  2、第六段中,“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时,“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父亲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选文2次写父亲的喘息声:第⑤段写父亲的“喘气声越来越大”:第⑤段写父亲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请结合语境揣摩父亲2次喘息时的心情。

  4、父亲二十年前叮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样的叮嘱寄托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4回答
2020-04-03 22:4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竟武

  1.例:环境描写: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表达效果:以雪大来衬托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和怕耽误我上学的急切心情。

  例Ⅱ.环境描写: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

  表达效果:与前文呼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2.父亲不想让孩子受屈辱,表现当时父亲对孩子的爱

  3.因为买主的做法使父亲感到气愤,他很想拒绝,但是同时他又想到我急需用钱,心情复杂为接受与拒绝而犹豫不绝.(那个我没找到第5段有“喘气声越来越大'那条你自己写吧)

  4.叮嘱:无论日后如何有作为都不能忘本,要时刻尊重他人.

  理解: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为人处事要懂得尊重他人,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他人自己也会得到尊重.

2020-04-03 22:48:21
江善标

  我没读过

2020-04-03 22:51:23
刘振栋

  答案:

  8.父亲雪天卖柴→父亲的叮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思路梳理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每处1分)

  9.参考答案:(1)对家庭生活的艰辛、父亲的辛劳而产生的酸涩之情。

  (2)缺少同情心,不尊重贫困劳动者人格尊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分析人物性格,以及价值观的判断和个性化阅读理解的能力。(意思对即可,每题2分)

  (3)示例l:同意。父亲的话是有道理的,因为知识改变命运。

  示例Ⅱ:父亲的话不尽正确,因为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变命运。

  (同意或不同意都可,只要能自圆其说,有自己的正确见解即可。)

  10.答案示例:

  I.环境描写: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表达效果:以雪大来衬托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和怕耽误我上学的急切心情。

  Ⅱ.环境描写: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

  表达效果:与前文呼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能准确找出环境描写1分,合理分析其作用2分)

  11.(1)略(2)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把握、对作品的评价鉴赏以及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重新解构文章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能针对所选结尾,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合理评价和赏析,且语言表达顺畅即可,视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选择结尾1,且理由阐述充分,最高可得2分;选择结尾2,且理由阐述充分,最高可得3分;只选择结尾,没有阐述理由,不得分。)

  (2)能结合全文内容,紧扣题目“一担柴的故事”,表达方式不限。视情况酌情给分。]

  12.本题联系课内外进行比较阅读,在求同思维的过程中,考查学生分析表达的能力。(3分)

  答案示例:共同之处:如设置典型环境;注重细节刻画;以小见大等。

  评分说明:只要写出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其他答案只要符合两文内容和要求,均可得分。

  分析:略

  能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合理分析,即可酌情给分。(2分)

2020-04-03 22:52:39
崔卫

  1.为了让我有钱交测试费,父亲舍弃尊严在买柴人面前低头弯腰拾起了五元钱.

  2.(1)不好.“瞟”表现出买主对父亲的藐视和不尊重,而“瞧”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表现当时父亲对买主的愤怒还有因为我在场另他羞愧而又无奈的心理.

  3.因为买主的做法使父亲感到气愤,他很想拒绝,但是同时他又想到我急需用钱,心情复杂为接受与拒绝而犹豫不绝.

  4.不能.这三段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教诲和希望,使文章变得完整并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深化主题.

  5.叮嘱:无论日后如何有作为都不能忘本,要时刻尊重他人.

  理解: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为人处事要懂得尊重他人,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他人自己也会得到尊重.答案:

  8.父亲雪天卖柴父亲的叮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思路梳理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每处1分)

  9.参考答案:(1)对家庭生活的艰辛、父亲的辛劳而产生的酸涩之情。

  (2)缺少同情心,不尊重贫困劳动者人格尊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分析人物性格,以及价值观的判断和个性化阅读理解的能力。(意思对即可,每题2分)

  (3)示例l:同意。父亲的话是有道理的,因为知识改变命运。

  示例Ⅱ:父亲的话不尽正确,因为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变命运。

  (同意或不同意都可,只要能自圆其说,有自己的正确见解即可。)

  10.答案示例:

  I.环境描写: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表达效果:以雪大来衬托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和怕耽误我上学的急切心情。

  Ⅱ.环境描写: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

  表达效果:与前文呼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能准确找出环境描写1分,合理分析其作用2分)

  11.(1)略(2)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把握、对作品的评价鉴赏以及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重新解构文章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能针对所选结尾,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合理评价和赏析,且语言表达顺畅即可,视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选择结尾1,且理由阐述充分,最高可得2分;选择结尾2,且理由阐述充分,最高可得3分;只选择结尾,没有阐述理由,不得分。)

  (2)能结合全文内容,紧扣题目“一担柴的故事”,表达方式不限。视情况酌情给分。]

  12.本题联系课内外进行比较阅读,在求同思维的过程中,考查学生分析表达的能力。(3分)

  答案示例:共同之处:如设置典型环境;注重细节刻画;以小见大等。

  评分说明:只要写出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其他答案只要符合两文内容和要求,均可得分。

  分析:略

  能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合理分析,即可酌情给分。(2分)

2020-04-03 22:56:0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