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洞人的生活习性和发现地点和发布地点是什么?】-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傅海威的问题

  【山顶洞人的生活习性和发现地点和发布地点是什么?】

  山顶洞人的生活习性和发现地点和发布地点是什么?

1回答
2020-04-03 17:0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倪洁琼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因此考古学家把他们叫做山顶洞人.

  简介

  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1930年发现﹐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的作用,按母系血统确立亲属关系.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还发现了一些有孔的兽牙,海钳壳和磨光的石珠,大概是他们佩戴的装饰品.

  发现地点

  中国北*京郊外周口店龙骨山猿人洞中曾发现多具北*京猿人化石,但在山的最顶端石钟乳洞,即山顶洞中,1933年有新人阶段的化石*人骨出土.称此为山顶洞人.地质年代相当于欧洲旧石器晚期.至少为7个人*体的人骨,年龄范围自新生儿至老年.其中三个头骨保存良好.根据魏敦瑞(F.Weidenreich)的主张,其中男性老人与欧洲克罗马农人相似,成年女性头骨A是美拉尼西亚人,成年女性B与爱斯基摩人相似.魏敦瑞从这一事实出发,认为远古时代人的个体差异较之今日的人种差异为大,这是由于各地方的人经过选择,而产生了今日人种的变异.

  洞*穴和年代

  分类

  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部分.洞*口向北﹐高约4米﹐下宽约5米.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约14米.在地面的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说明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在上室文化层中发现有婴儿头骨碎片﹑骨针﹑装饰品和少量石器.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稍低处﹐深约8米.发现有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说明下室是葬地.下窨在下室深处﹐是一条南北长3米﹑东西宽约1米的裂隙.发现了许多完整的动物骨架﹐推测它们是在人类入居以前﹐偶然坠入这个天然“陷阱”之中的.在山顶洞堆积中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共54种﹐其中哺乳动物有48种﹐大多数属华东﹑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现生种﹐绝灭动物只有洞熊﹑最后斑鬣狗和鸵鸟3种﹐仅占动物总数的12.1%.由此表明山顶洞是晚更新世末的洞*穴遗址.

  人教版历*史教科书,最近采用科学家新的测定结果,将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由以往的距今约一万八千年改为距今约三万年.测定结果表明,山顶洞文化年代应介于距今2.7万年左右至3.4万年左右之间,中学历*史教科书取了一个中间数.人类学家根据新的测定数据推断,早在2.5万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已缝衣御寒,用穿孔贝壳满足审美要求,并实行埋葬死者,撒赤铁矿粉的原始宗*教仪式.研究人员说,在距今4.4万年至2.8万年,地球上出现了一个较为温暖的亚间冰期,而距今3万年则是这段亚间冰期的最高温期.这就解释了山顶洞动物群化石中为什么会有果子狸、似鬃猎狗等热带和亚*热带林栖和林缘栖动物,而不含华北地区晚冰期常见的披毛犀、猛玛象等喜寒动物等疑问.遗憾的是,教科书后所附大事年表中,有关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漏改,使用时请予留意.

  体质特征和种*族

  山顶洞的人类化石共代表8个男女老少不同的个体.由头骨缝的愈合程度和牙齿的生长情况看﹐其中5个是成年人﹐包括男女壮年和超过60岁的老人﹐1个是少年﹐1个是5岁的小孩﹐1个为婴儿.山顶洞人的体质已很进步.头骨的最宽处在顶结节附近﹐牙齿较小﹐齿冠较高﹐下颌前内曲极为明显﹐下颏突出﹐脑量已达1300~1500毫升.这些特征和现代人相一致.男性身高约为1.74米﹐女性为1.59米.

  猜想

  关于山顶'山顶洞人'的骨骼特征

  洞人的种*族﹐德国体质人类学家魏敦瑞曾认为老年男性头骨的测量指数很像西欧的化石智人﹐如克罗马农人﹐但根据形态观察﹐又可确定是原始的蒙古人种.女性头骨之一属于美拉尼西亚人类型﹔另一具则属于爱斯基摩人类型.甚至认为这些不同种*族的成员组成了一个家庭.中国古人类学者的研究认为﹐老年男性头骨几乎所有的面骨测量指数都和现代的或化石的蒙古人种相近﹐而远于西欧的化石智人.从形态方面观察﹐头骨的许多特征﹐如鼻骨较窄﹐有鼻前窝﹑颧骨突出并且较直﹐以及有下颌圆枕等﹐都属于蒙古人种的特征.女性头骨之一﹐由于人工变形﹐不能作分析种*族的正常依据.但其面骨部分的主要测量数值和指数﹐都接近现代的或化石的蒙古人种﹐其相似程度大于与现代美拉尼西亚人相似的程度.所有的形态特征也都更接近于蒙古人种.另一具女性头骨的测量结果表明﹐她是与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和中国人有密切联*系的原始蒙古人种的代表.她比以上两具头骨具有更为显著的蒙古人种的典型形态特征.

  结论

  山顶洞人代表原始蒙古人种﹐但个体之间尚有一些差别﹐表明当时蒙古人种正在形成之中﹐一些形态细节尚未充分形成.但有的学者认为﹐种*族形成的时代比山顶洞人要早得多.(见山顶洞人复原像)

  文化遗物

  山顶洞人的石器数量很少﹐总共25件﹐都不具代表性.砍斫器只有3件﹐用砂岩砾石打制而成.刮削器都是用燧石或脉石英石片制成的﹐其中一件凹刃刮削器制*作较精致.两极石片(或称两端刃器)多为脉石英﹐两端有石屑剥落的痕迹.这种石片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很多﹐山顶洞人沿用了同样的方法制*作工具.骨角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骨针﹐针身保存完好﹐仅针*孔残缺﹐残长82毫米﹐针身微弯﹐刮磨得很光滑﹐针*孔是用小而细锐的尖状器挖成的﹐它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还有1件赤鹿角﹐枝叉被截去﹐表面经过刮磨﹐尖头残缺.有人推测可能是做矛头使用的.

  山顶洞人的石器和骨针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非常丰富﹐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鲩鱼眼上骨和刻沟的骨管等.穿孔兽牙最多﹐有125枚﹐除1枚虎门齿外﹐馀者为獾﹑狐﹑鹿﹑野狸和小食肉类动物的犬齿﹐均在牙根*部位两面对挖成孔.有的因长期佩带﹐孔眼已磨光变形.其中5件出土时呈半圆形排列﹐可能是成串的项饰.穿孔海蚶壳3个﹐在铰合部以下处磨穿成孔.制*作得最精巧的是7颗小石珠﹐原料为白色石灰岩﹐形状不规则﹐大小相近﹐最大的直径为6.5毫米﹐孔眼由一面钻成﹐珠表面被染成红色.它们都散布在头骨附近﹐可能为头饰.石坠系用天然的椭圆形黄绿色岩浆岩小砾制成﹐两面扁平﹐其中一面经人工磨过﹐在中*央对钻成孔.还发现1件鲩鱼的眼上骨和4件骨管.前者在边缘处钻一小孔﹐局部染成红

2020-04-03 17:06:11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