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刚经大乘正宗分的一句话“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马永水的问题

  从金刚经大乘正宗分的一句话“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起的理解和疑问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

  从金刚经大乘正宗分的一句话“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起的理解和疑问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关于这一段,佛为什么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我的理解是,因为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所有的果报都是来自自己的业力,涅槃灭度也不例外,也是众生自己度自己.佛这么说并非谦虚.如果说是谦虚的话,那就是说众生其实还是他度的,只不过他不占这个功劳而已.然而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是说确实不是他灭度的.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佛不出来讲法,那这些众生岂不是度不了么?见不着佛听不着佛法他们还能自己度自己吗?这么说不还是佛灭度的吗?我的答案是:见着佛听着佛法能不能度还看自己听不听,信不信.见着佛听着佛法那是自己业力的因果,因着前世的因,今生必定得见佛面得闻佛法.所以还是众生自己度自己.

  佛不能改变因果,不能抗拒因果,业力是神通也抵不过的,三世因果规律是一切的基础,不可思议.

  佛如果想灭度谁,那个人不听不信,照样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这就是善根福德因缘,也是因果.

  佛是大彻大悟,自己得解脱.至于大慈大悲度化众生,则非实非虚.为什么说非实非虚呢?说非实是因为有众生自己的业力原因,得见佛面得闻佛法是果不是因.说非虚则是因为佛也确实现了身,说了法,起了作用.然而因为起的这个作用是人家前世修来的,所以佛还是说不是他度的,他一个众生也没度.换句话说你得见佛面得闻佛法都是由你此时此刻之前的因果所已经决定的.

  那么下一个话题,这个是不是就是宿命论呢?不是.宿命论一般讲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改也改不了.至少这一生是改不了了.而佛法的这个因果,是实时在变的.一瞬间的起心动念,后面的事都不一定了.了凡四训里面讲到命数可以改.

  我的疑惑是,佛能看见过去未来,假如说未来能看见,那岂不是未来的一切都已经确定了么?这还不是宿命论?

  另外,我上面的见解,也希望能一起探讨.

  关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理解:

  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别人影响不了你.但是并不是说别人是幻象或不存在,他们的存在是因为你之前的业力或者说因缘所致,可以说存在.然而由于我和他们是因缘而聚,最后影响的又还是自己,所以他们与我自己其实可以说某种意义上并无分别.我对他们怎么样,最终受报的是自己,不会落到他们身上.如果对他们好,种善因得善果,对他们不好,种恶因得恶果.损人利已损不到人利不到己,对别人好就是对我自己好.总之都是自己.

  于是自己与别人这个相无须分别,同理众生也一样.都是自己.那么好了,全都是自己,全都是我.一切都是我,那么一切都不是我了.自然无我.无我相.

  寿者相大概是说一切的世俗利益吧.前面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保证了这个人起心动念不单为自己.但是他可能还有五欲.五欲仔细一分析,皆不能长久,不究竟,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所以这个寿者相也没有意义.

3回答
2020-04-03 17:5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郝群

  首先,我对“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的理解与你不同.我认为“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并非指众生自己度自己,而是佛在点醒弟子关于这个世界的‘真实’一面(当然这个所谓的‘真实’也是假立).佛法认为大千世界(现象界)因妄而有...

2020-04-03 18:01:29
郝群

  其实我们并不知道为何是妄,因妄而有这个说法只是知识性的,不是体验性的,说知道那是不对的。我们不需要做什么,只要智慧升起,足够清晰到能完全看清这个“妄”就好。那样当下就可以解脱。至于如何才能有智慧,至少对我们凡夫而言,可做的就多了。比如发菩萨大愿(当然要从心底最深处而发):“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再比如行住坐卧时时保持观,保持心不散乱。八万四千法门,适合你就用哪个好了。我说佛对妄的整体把握,其实也是以己心度天心。佛的形式肯定不是以个体角度的思维出发所能理解的。但是若佛完全破妄,妄的一切表现形式有哪些不在佛的观察之中呢?

2020-04-03 18:05:06
郝群

  发菩萨大愿,是慈悲心的体现。举个例子,当你深爱一个人,比如父母,孩子,你愿意为他们不受苦而做一切牺牲,那就是慈悲心的源头。那你深爱一切有情,体验到同体大悲,众生病故我病,那就自然而然生出慈悲心。如果没有体验到这一点,所谓的发菩萨愿只是一个无力的口号。发菩萨愿,不是要辞职去做好事,那是两码事。与之相反,每个人都要首先在所处的境遇中学习和为善,如果你连身边的事都做不到,还谈什么辞职出去做好事呢。立足于脚下,恰恰是最难的啊。说到要看破,那是智慧的功夫,如果没有长期的福慧双修,看破哪有那么容易。不生妄念,对于妄中的我们,当然是几乎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就是发生奇迹的所在,烦恼即菩提,当你精进,脚踏实地的前行,你的心会变得山岳一样稳固,总有一天,你就可以撼动了无始以来的无明,达到照破山河万朵那种境界。所有不理解的,不要急着去理解,让你的修行伴随着你的领悟吧。这不是神秘主义,这是一个智慧高度的问题。共勉。

2020-04-03 18:08:0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