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小街吕锦华①半里长的小镇,就一条小街。②小街,真的不长。③灰蒙蒙的路面。灰蒙蒙的楼屋。灰蒙蒙的店铺。灰蒙蒙的人脸。惟有偶尔几声婴儿的啼哭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小 街
吕锦华
①半里长的小镇,就一条小街。
②小街,真的不长。
③灰蒙蒙的路面。灰蒙蒙的楼屋。灰蒙蒙的店铺。灰蒙蒙的人脸。惟有偶尔几声婴儿的啼哭夺窗而出,高亢且宏亮,给小街带来几分生气和话题。
④小镇的历史写在街上。
⑤小街的一头,立着一座建于宋代的石拱桥。高大的桥身已倾斜,结实的石级已不平。桥墩上每到春天总要挂满一串一串的迎春花,把古桥装点得一片庄严灿烂。另一头是一株百年老银杏。银杏下曾经是一块香火鼎盛的庙地。如今庙去人空,老树越见苍劲。树下却复归为一片菜地,(甲)菜地上尚留有两座字迹不清的石牌坊,诉说着某年某月的一段传奇。
⑥难忘的是雨季。天潮潮地湿湿。小街是一架古老的琴。细细密密的雨点由轻而重。轻轻重重敲打着小街,低沉的节奏里自有一种寂寞与凄凉。时而有一股股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像一片片敲击音乐与重滑音流过小街。于是,单调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烦闷与不安。想冲破这雨帷。想走在小街上。
⑦难忘的,还有雨后。雨后的小街,浮漾着一片湿湿的流光,踩着凉凉的石块向前走去,四周一片清新。这时,五婶的小摊上,锅里的水一定沸得直冒水泡。递一角钱上去,一碗漂着蛋丝葱花的馄饨便能立刻送到嘴边。抑或去“稻香村”小店买一卷五香梅饼。闲了一下午的桂公公会脸上笑得像一朵大理菊,递上一卷又添上两块。于是,酸酸甜甜的味儿便浸透了一个黄昏。(乙)没钱的时候就去打铁铺子,看匠人们将烧红的铁块像捏面团似的捏成长长圆圆方方,看弹棉花的伯伯,背着一架大弓将棉花拨弄得纷纷扬扬散散,看久了,自有一种乐趣。当然,如果赶在下雨前躲进了阿明伯伯的小人书铺子,则另当别论,那会出现另一幅心景和情景。
⑧在不能解诗的年龄,诗就写在小街上。
⑨几乎每一个未长大的孩子都喜欢小街。几乎每一个长大了的孩子都想离开小街。是因为小街的天地太狭小。祖父曾雄心勃勃,想在小街的尽头立一座医院,然后闯荡世界。但病魔却狠心地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父亲终于走出小街,却在外面磕绊数年后又回到小街。在度过几十年的粉末生涯后,终于没再离开小街,尽管他的学生已走到了天涯海角。我如今虽然告别了小街,但心之胶片上却常浮现它的倩影。也许数年后我也会像父亲那样回来,但我将用另一种心境拥抱小街。我将在晨曦暮霭的沉思冥想中和小街共叙人生。
⑩其实,小街与历史等长。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从这里起航。
(选改自《寻找那一片星光》,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1)开篇说小街“真的不长”与结尾“小街与历史等长”是否矛盾?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2)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第③节用“灰蒙蒙”排比形容小街的景观,写出了小街不可避免给人带来沧桑之感。
B. 第⑥节“小街是一架古老的琴”比喻雨水敲打小街时声音优美而低沉,寂寞、凄凉。
C. 文中“天潮潮地湿湿”“ 细细密密”这些叠词使文章更富有诗意韵律,读来声声悦耳。
D. 第⑥节“敲击音乐与重滑音流过小街”融合嗅觉与听觉,使人仿佛置身小街感受雨意。
(3)第⑤节的“迎春花”和“百年老银杏”同时出现在文段里有什么作用?
(4)分点概括“几乎每一个未长大的孩子都喜欢小街”的原因。
(5)参考示例,从选文甲乙两处选出一句,从品味语句含义的角度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例:于是,酸酸甜甜的味儿便浸透了一个黄昏。(“浸透”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选___,提问: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