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兰进行描写,尽可能使用象征的手法写一段对了你进行描写的话,-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曹志恒的问题

  对兰进行描写,尽可能使用象征的手法写一段对了你进行描写的话,尽可能的使用上象征手法

  对兰进行描写,尽可能使用象征的手法

  写一段对了你进行描写的话,尽可能的使用上象征手法

1回答
2020-04-03 23:41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宋春景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

  文化游子的眷恋情绪

  陈之藩著有《失根的兰花》.

  作为海外游子,在异国看到故乡的花草而产生感慨: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美丽了”.

  最后,作者写道: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枯萎了.

  这题目来自郑思肖画兰的故事,但全篇几乎没有对兰花形、色、香的种种介绍,只是围绕“国土沦亡,根着何处”立意,用“根”喻故土,以“兰花”喻人,以“失根的兰花”喻飘零异邦的人及其悲凉惆怅的心情.“失根的兰花”成为文中情思的聚合点,使故国之思,故园之恋表现得更深沉、真挚.

  陈之藩用“失根的兰花”自喻,足见他深厚的儒学素养.因为兰花是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象征意象,它身上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从话语层面看,作者思恋的是故园的“花花朵朵”,是“故宫的石阶”,是“母亲”;从历史意蕴层面看,他思恋的是传统文化,因为“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

  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陈之藩说:“是多少多少年的历史,才产生一点传统;是多少多少年的传统,才产生一点风格.”这种对正在消失的传统与风格的珍爱,是“失根的兰花”的深层寓意所在.他与郑思肖的不同之处在于,兰花作为儒学传统人格的象征,在郑思肖笔下只是“失土”,失去了滋养它的国土,然而文化根基仍在.而陈之藩的兰花失去的与其说是国土,不如说是“兰花”

  赖以为生的文化土壤,那是“失根”之痛.因此,陈之藩们不仅是地域意义上的游子,更是文化意义上的游子.

  从上文可以看到,兰与儒学传统中的人格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兰作为一种人格的象征,它的内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自孔子对它的文化内涵作了人格化定位后,兰文化显示了自身的延展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儒学人格进行调整、补充.

  人们说兰、画兰、咏兰、写兰,其实是在解读自身,是在兰的品格中读自己的精神境界.因此,将兰推为“王者之香”,又何尝不是对自己所选择的价值观念的赞赏与珍视?但在种种变化之中,有一点是始终如一的,即兰在儒学人格的象征谱系中有着“王者”的地位,这可追溯到图腾崇拜的心理机制,但也说明了儒学中浓厚的“兰情结”.

2020-04-03 23:41:5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