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说:“依类象形,故谓之文。”绘画是汉字起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汉字的原创中充分摄取了自然美的精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说:“依类象形,故谓之文。”绘画是汉字起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汉字的原创中充分摄取了自然美的精华。古人由对自然界进行描摹的图画变为笔画简单的文字,再进一步创造出了大量新的文字。可见,汉字具有很强的可视性。“象形”统摄着“六书”,几乎渗透所的汉字。文字学家姜亮夫说:“除了象形字,其它五种构字方法归根到底也还是象形的。”人们从这些形象中,可观照到汉民族的力量、智慧和才能,引起精神愉悦。美与感性、形象密不可分,美就寄寓在感性形象中,美的必定是“感性形象”的。宗白华说:“中国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础,这一点就有艺术性。原来是象形的,后来中国文字渐渐地越来越抽象……但是,骨子里头,还保留着这种精神。中国书家研究、发展这种精神,成为世界上独特的艺术。”象形精神是汉字艺术性的集中体现。汉字的形体造型,展示出种种鲜活的生命形象和无尽的生命信号,给人以极强的审美感受。如“羊”突出头部双角弯曲,显示着一种温驯;“马”突出鬃毛飘动,显示着一种剽悍;“水”突出波纹起伏,显示着一种流动;“山”突出峰峦向上,显示着一种雄峙等等。其他每一个字细加品味,都有其不同的神采。如“潺”字,由“水”和“孱”组成的,含有“水弱”、“水小”义。可见形声字无论形旁、声旁都可表示含义,具有很强的绘画美。
由于汉字形体的丰富多样,可塑的程度也就比其他文字大得多,从而给书法造型留下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汉字从笔画的粗细、长短、方圆、轻重到结体的正斜、狭扁、疏密、大小等等,只要稍加改变,就会产生新的形态。汉字属面性图形符号,是用线条构成的。线条本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外形的一种抽象,一种概括和描述,同时又是人的创造,带有某种意象性。汉字受自然启发,“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用简练的线条勾勒而成。最初的笔画,“随体诘屈”,即为原物象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书家更刻意按自己的理想去塑造,赋予笔画新的意象。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籀文、篆文、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多种书体各不相同,但均以线条作为构形元素。
美学家认为,线条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外形重要属性的一种抽象。
这种抽象本身积淀了人们丰富的观念和情感内容。因此,线条有可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并在造型艺术中成为具有直观特征的表现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作为一种线条艺术较之绘画艺术更具有含蓄性、表现性、象征性和抽象性。例如“心”字中的三个点笔势各异,左点右倾如杏仁,中点仰向像梅核,右点覆下若鹅首。线条的变化性和表现力正是汉字字形的美感之所在。如卫夫人《笔阵图》就曾将横、点、竖撇、戈钩、竖、背抛钩、横折弯钩分别喻为“千里阵云”“高峰坠石”“陆断犀象”“百钧弩发”“万岁枯藤”“崩浪雷奔”“劲弩筋节”。一般说来,横线使人感到广阔、宁静;直线使人感到上腾、挺拔;斜线使人感到危急、惊险;曲线则使人感到流动、变化、柔和、轻巧、优美等。
(摘自《汉字文化》2009年第4期,有删改)
(1)
下列有关汉字形体绘画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的祖先通过对自然界的事物描摹成图画创造出的笔画简单的文字,它具有很强的可视性。
B.
象形字体现了汉民族的智慧和才能,具有感性形象美,正如文字学家姜亮夫所说的“除了象形字,其它五种构字方法归根到底也还是象形的”。
C.
象形精神是汉字艺术性的集中体现,汉字的形体造型展示出种种鲜活的生命形象和无尽的生命信号,给人以极强的审美感受。
D.
形声字无论形旁、声旁既表示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绘画美。如“马”突出鬃毛飘动,显示着一种剽悍,形象地概括了形声字的造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