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明公恕斋-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练庭宏的问题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曰:“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②于众心者,曰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曰:“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

  姚安公③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②慊:满意,满足。③姚安公:作者的父亲,曾任云南姚安府郡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不应预世间事 预:预测

  B.彼皆阳不识公耳 阳:同“佯”,假装

  C.官太平府时,有疑狱 狱:案件

  D.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 竟:最终,终于

  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

  A.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 小民各私其身家

  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 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

  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 病媪衰翁,语言昏聩

  D.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他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难下决断,便采取“便服暗访”的做法。

  B.老和尚认为太守在任上,方正廉洁,政绩突出,是位好官,但是想通过“便服暗访”的做法来帮助断案,是很难了解到实情的。

  C.太守便服暗访被识破,深为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折服,继而怃然若失;但终能虚心求教,可见确是一位良吏。

  D.太守听了老僧的意见后,停止了这次暗访行动,并于第二天派衙门里的差役,带了一些银两和粮米,送到庙里来,以表谢意。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

  译文:

  (2)公之为郡,不减龚、黄,然微不慊于众心者,曰好访。

  译文:

  (3)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

  译文:

1回答
2020-04-03 22:5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全春来

  【小题1】A(预:干预) 【小题1】D(“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不能作为理由) 【小题1】C(老和尚并非“未卜先知”,也无“察言观色”)【小题1】(10分)(1)(3分。“且”“引...

2020-04-03 22:58:3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