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唐新桥的问题

  古典诗歌鉴赏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古典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这首词塑造了一位___形象,深刻地抒写了词人思乡怀人、异乡漂泊以及___之情。

  (2)上片“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笔墨平淡,却极有表现力,连一向鄙视柳永的苏轼也称赞“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请简要赏析。

1回答
2020-04-04 10:5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林晓强

  (1)“望故乡”可以看出这首词塑造了一位游子形象.“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三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诗人外出是为了求取功名,但是却一事无成,因而一直四处漂泊,这两句问中带恨,发泄了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

  (2)解答本题要从炼字、手法、情感等方面回答.“紧”写出了江边霜风越来越冷,“冷”“残”都给人一种凄冷的感觉,表现了秋雨过后环境的萧瑟、凄冷,同时也表现了游子漂泊在外,面对凄冷的深秋景象而内心充满孤独、凄凉的感觉,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

  (1)游子功业无成的苦闷(或怀才不遇)

  (2)首句以一个“紧”字突出了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接着以关河、夕阳之冷落,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景象.这三句由远而近地描绘了雨后深秋的暮景,点染了游子的孤独、凄凉的满怀愁绪,情景交融.其气象宏阔,境界高远雄浑,笔力苍劲,可与唐诗媲美,在柳词中不多见.

  参考译文

  伫立江边面对着潇潇暮雨,暮雨仿佛在洗涤清冷的残秋.渐渐地雨散云收秋风逐渐紧,山河冷落落日余晖映照江楼.满目的凄凉到处是花残叶凋,那些美好的景色都已经歇休.只有长江水默默地向东流淌.

  其实我实在不忍心登高眺望,想到故乡遥远不可及之处,一颗归乡的心迫切难以自抑.叹息这几年来四处奔波流浪,究竟是什么苦苦到处滞留?佳人一定天天登上江边画楼,眺望我的归舟?你可知道我正在倚高楼眺望,心中充满了思念家乡的忧愁苦闷?

  作品赏析

  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景物描写中融注着悲凉之感.一开头,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作领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洗”字生动真切,潜透出一种情心.“潇”和“洒”字,用来形容暮雨,仿佛使人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的动态.接着写高处景象,连用三个排句:“渐霜风凄惨,关何冷落,残照妆楼.”进一步烘托凄凉、萧索的气氛.“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两句写低处所见,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这既是景物描写,也是心情抒发,看到花木都凋零了,自然界的变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许多感触,何况又是他乡做客之人.作者却没明说人的感触,而只用“长江无语东流”来暗示出来.词人认为“无语”便是无情.“惟有”二字暗示“红衰翠减”的花木不是无语无情的,登高临远的旅人当然更不是无语无情的,只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对长江水的指责无理而有情.在无语东流的长江水中,寄托了韶华易逝的感慨.

  上片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把大自然的浓郁秋气与内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畅而又兴象超远.

  词的下片由景转入情,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换头处即景抒情,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从上片写到的景色看,词人本来是在登高临远,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相思的凄凉景物,自然使人产生不忍的感情.“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实际上这是全词中心.“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两句向自己发问,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乡的凄苦之情,回顾自己落魄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有问无答,因为诗人不愿说出来,显得很含蕴.一个“叹”字所传出的是千思百回的思绪,和回顾茫然的神态,准确而又传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又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想念之苦,并与上片寂寞凄清之景象照应.虽说是自己思乡,这里却设想着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佳人怀念自己,处于想象.本来是虚写,但词人却用“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见人映己,运虚于实,情思更为悱侧动人.结尾再由对方回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肯定会埋怨自己不想家,却不知道“倚阑”远望之时的愁苦.“倚阑”、“凝愁”本是实情,但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感情如此曲折,文笔如此变化,实在难得.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理所当然地让人认为一切景象都是“倚阑”所见,一切归思都由“凝愁”引出,生动地表现了思乡之苦和怀人之情.

2020-04-04 10:59:3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