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三词语的所有答案
专题复习三词语的所有答案
专题复习三词语的所有答案
专题复习三词语的所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语段训练中学语文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三峡,即、、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市奉节县和湖北省宜昌市之间.《三峡》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为《水经》作注的一部地理学著作,因此,《三峡》是文.
2、文中写三峡的山,突出了什么特点?指出相应的原文语句.
3、下列译文中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A)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光线分开,就不见太阳和月亮.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文:重重的山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D.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译文: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自:或:
良:溯
5、简答: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6、请你试着自选角度对文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几句简短的评析
参考答案:1、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说明文.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3、A4、在,有时,非常,上溯(的船).5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6、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泉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作者抓住色彩变化的特点来描绘春冬之时的水.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
4、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高峰入云”与“清流见底”的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答:
6、“晓雾将歇,猿声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对仗工整,画面灵动.请说一说这句话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样的写景方法.
答:
参考答案:1、信给谢中书的信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1)对偶(2)对偶、借代4、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5、前者是仰视,后者是俯视,二者相互配合.6、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辉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个短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由上文的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动静结合,并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号.北宋家、家.和父亲、弟弟同列于,合称.
2、本文通过对的描写,流露出作者遭贬后的心理.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比喻
拟人:
反问:
4、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
(2)
(3)
5、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6、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7、“闲人”有哪几层含义?
8、比较两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1、子瞻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三苏”2、月夜美景,抑郁3、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4、(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5、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被贬时的失落,悲伤,沮丧.7、一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二是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8、《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者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悠闲漫步,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了.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