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文: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彭侠夫的问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文: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注解】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戮:侮辱。

  乙文:郑板桥,乾隆间知山东潍县。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①,有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②.监生③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之入,瞋目大骂曰:“驼钱骡④有何陈乞?”或命皂卒⑤脱其帽,足踏之,或捽⑥头黥面⑦,逐之出。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

  【注解】①平粜(tiào):平价出卖粮食。②右窭(jù)子而左富商: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③监生:此指儒生。④驼钱骡:只看重钱财的畜牲。这是骂人的话。⑤皂卒:穿黑衣的官府差役。⑥捽(zuó):揪住。⑦黥(qíng)面: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刻额颊,再涂上墨。此指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齐桓公患之②厚葬之风休矣③监生以事上谒④齐国好厚葬(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②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

  (3)甲文中厚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危害?乙文中郑板桥为什么要对“监生”如此责骂与侮辱?

  (4)在政务管理上,管仲和郑板桥各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

1回答
2020-04-05 14:2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陆涛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齐桓公很担忧这样的风气.患:担心.

  ②句意为:厚葬的风气停止了.休:停止

  ③句意为:用钱捐的监生以事求见.谒:拜见.

  ④句意为: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好:崇尚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声就是为了利益.非…则…:不是…就是.

  ②一时间豪绅富人都很害怕,但贫苦人民得以存活下去的很多.咸:都.惮:害怕.赖:依靠.无算:无数.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找到相关的句子“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回答.②从“说情”的角度回答.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读懂短文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句子概括.管仲从“严厉处罚”角度回答.郑板桥从“关爱百姓”角度回答.

  答案:

  (1)(4分)①担心②停止 ③拜见④喜欢,崇尚

  (2)(4分)①凡是人的行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

  ②一时间豪绅富人都很害怕,但贫苦人民得以存活下去的很多.

  (3)(2分)甲文: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1分),乙文:因为“监生”拜见他,目的是为豪富说情.(1分)

  (4)(4分)管仲反腐倡廉,对不良现象处理严厉,有办法,他让齐桓公下令惩治棺木做得太高档的人,从而制止了当时豪华葬礼的风气.郑板桥关爱贫苦百姓,措施到位有成效,他劝说富人开仓救济灾民,并怒斥了为富人说情的儒生,从而使无数灾民得以存活.

2020-04-05 14:28:0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