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程维明的问题

  【(五)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

  (五)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B.二者不可得兼/得之则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所欲有甚于生者/皆以美于徐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呼尔而与之

  C.此之谓失其本心/客之美我者

  D.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论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你认为其中的“义”有什么内涵?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鱼我所欲也》可以看出孟子

1回答
2020-04-05 23:0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裴波

  (五)鱼我所欲也1.C 

  解析:

  A项,两个“是”都是代词,“这”。B项,两个“得”都是动词,“得到”。C项,第一个“与”通“欤”,语气助词;第二个“与”是动词,“给、给予”。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表比较。2.C 

  解析:

  A项,第一个“舍”是动词,“舍弃”;第二个“舍”是名词,“房屋”。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是连词,表顺承。C项,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第一个“生”是名词,“生命”;第二个“生”是动词,“生存”。3.(1)通“避”,躲避 (2)益处 (3)通“德”,感激4.(1)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2)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保持不丢掉罢了!(3)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5.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形象生动地为下文议论正题做好了铺垫。6.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一般指公正的道理或正义的行动。舍生取义的“义”指道义和礼义、正义。 “义”是一种时代精神,比如抗震救灾就是最好的体现.全民救灾,连老弱病残,甚至乞丐都投身进来参加,各个民族自觉踊跃参加,这本身就是民族人格的体现。现实生活中,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等,便是“义”的体现。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7.B 

  解析:

  A项,应为善于议论,非“善于叙事抒情”。C项,把“熊掌”比作“义”。D项,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是本文的显著特色。

2020-04-05 23:05:1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