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课文《游褒禅山记》,完成下列各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陈华艳的问题

  回顾课文《游褒禅山记》,完成下列各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C

  回顾课文《游褒禅山记》,完成下列各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D.不得 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___

  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___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⑤既来之则安之

  ⑥夫秦何厌之有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A. ①②⑦/③④⑧⑤/⑥

  B. ①②/③/⑤⑧/④⑦/⑥

  C. ①②/③/⑤⑥⑧/④⑦

  D. ①②/③⑤/⑧/④⑥/⑦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

  A.阙:中国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中间有道路可供人通行。

  B.传: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如《马克•吐温自传》、《阿Q正传》、《谷梁传》等。

  C.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指的是魏晋时期的“三曹”和“三苏”,“三曹”即曹操、曹丕和曹植,“三苏”即苏洵、苏轼和苏辙。

  D.在古代,每月第一天称“晦”,月末称“朔”,第十五天称“望”,“既望”是每月十六。如《赤壁赋》中“七月既望”即“七月十六日”。

1回答
2020-04-11 22:1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盛敏

  (1)C 观:景象.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

  (2)B古今义相同,左边右边. A项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C项非常,古义指不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至于,古义指到达,到.今义连词,引起另一话题.

  (3)①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②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③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④非常,古今异义,不寻常的.⑤来,使动用法,使…来.⑥厌,形容词,满足.⑦行李,古今异义,使者.⑧谬,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使动用法,弄错.故选:B

  (4)A B《谷梁传》错误,并非是人物传记,而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春秋谷梁传》为儒家经典之一.C指的是魏晋时期的“三曹”错误,就是指“三苏”.D“每月第一天称‘晦’,月末称‘朔’”错误,应该是每月第一天称“朔”,月末称“晦”.

  答案:

  (1)C

  (2)B

  (3)B

  (4)A

  译文为: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2020-04-11 22:14:4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