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各题。10年后,我们能烧“冰”?陈斌沈-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宫清先的问题

  【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各题。10年后,我们能烧“冰”?陈斌沈俭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

  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各题。

  10年后,我们能烧“冰”?

  陈斌 沈俭

     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

  (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

  (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 “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

1回答
2020-04-16 23:2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刘兴权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给“可燃冰”下定义,首先要理解相关内容,第2自然段讲了这一内容,对第2段内容用简洁语言概括,抓住“可燃冰”的本质.

  (2)本题考查的是说明内容的概括,回答这个问题,认真读3至5段的内容,找全并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可以从利的方面和弊的方面分条写,以免遗漏.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策略: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的提示:可从规划的角度,从比较的角度,从期望的角度等入手.要求:或分析问题,或有合理的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

  (2)利: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弊: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不易开采和运输.

  (3)作比较、列数字.不能去掉;“大约“表估算,去掉后就显得过于绝对化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答案提示:方案中要结合可燃冰的特点进行设计,体现如何解决“甲烷气的大量散失“和“不易开采和运输“这些问题.

2020-04-16 23:26:1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