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的写作特点有哪些啊?】
陈情表的写作特点有哪些啊?
【陈情表的写作特点有哪些啊?】
陈情表的写作特点有哪些啊?
多年来流行的看法,认为公文大多是“官样文章”,“晓之以利害”可以,抒情则大可不必,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但公文的种类繁多,其写作方法的变化运用也是多样的,古代公文中也有一些名篇采取了“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手法,去实现作者的目的意图.如果说《出师表》的“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多少还有点公式化气味,那么李密的《陈情表》则是真正“以情动人”公文典范.李密是个“少仕伪朝”的“亡国贱俘”,连起义人员都够不上,晋武帝看上了他的才华名望要征他做官,他不想马上去当官,需要观望一下,这有当时的具体原因.但在“诏书切峻,责臣通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的情况下,李密如以任何其他理由方式表示不愿当官,都必然会有杀身之祸.他所能采取地唯一办法,是直接向晋武帝上书,向其他任何地方官请求都是无效的,这就是《陈情表》的写作背景.而这种“不受抬举”式的上书,是不能像李斯、林则徐那样去讲利害、写论文的,唯一的可能就是“动之以情”,利用晋武帝的种种心情、弱点,去巧妙地、策略地打动对方.我们仔细地分析《陈情表》,就可以看出李密确实绞尽脑汁,熬费苦心.这篇文章中,首先回顾自己悲惨的童年,以求打动晋武帝的“怜悯”与“同情”;接着陈述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以求解除武帝的疑虑;再则歌颂圣朝“以孝治天下”给晋武帝戴顶高帽子,搭一个下楼的梯子;再表明自己本为“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这等于臭骂自己本来是追求升官发财的小人,真正清高的封建士大夫是不会这样臭骂自己的,这也无非再进一步解除疑虑;最后以“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给晋武帝许愿,再搭一个楼梯,也为自己日后出山当官留下伏笔,从而终于达到了“辞不赴命”的文章意图,晋武帝不得不改变了金口玉言还赐给奴婢二人.李密的“孝”大概也是真实的,否则他不敢也写不出这样情真意挚的公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