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注音,和拼音有什么区别?】-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何海萍的问题

  【什么叫注音,和拼音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注音,和拼音有什么区别?

1回答
2020-04-20 01:0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齐毓霖

  中文:注音

  又名:注音符号

  拼音:zhùyīn

  注音:ㄓㄨˋㄧㄣ-

  英文:PhoneticNotation

  历史

  注音符号旧称为“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后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只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相对于汉语拼音来说,注音符号有时简称注音.1935年,中国国语推动委员会制定新国音为中国的统一语言规范,而使用的拼音符号即为注音符号.而该拼音方式,我国台湾省也沿用至今.

  中国1950年代以后,汉语拼音被广泛推广,一般人使用拼音拼读汉字,但是在常用语言工具书中标注汉字读音,仍旧拼音和注音同时使用.目前在台湾省,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必须先进行十周左右的注音符号教学,以作为认识汉字字音的工具;在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是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汉字输入法.注音符号在台湾省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要求熟练使用.故在台湾闽南语、客家语的教学上,教育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这些“乡土语言”(方言),称之为“台湾方言音符号”,目前这些新符号已收录至Unicode编码中的“BopomofoExtended”区(Unicode:31A0-31AF).在2000年前后,台湾省“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一套通用拼音规则.尝试以之为台湾国语字音拉丁化译音的标准方案,并取代注音符号第二式(MPSII),目前除了台北市与新竹市以外,已经逐渐落实在地名拼写上.

  拼音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拼音的要领是:“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音时要牢记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

  声母n及零声母与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都有拼合关系.

  声母f、g、k、h、zh、ch、r、z、c、s只同开口呼、合口呼相拼.

  声母j、x、q只同齐齿呼、撮口呼相拼.

  声母b、p、m、d、t不同撮口呼相拼.

  开口呼、合口呼韵母同除去j、q、x外的其他声母都有拼合关系.

  撮口呼韵母只同j、q、x、n、l及零声母有拼合关系.

  拼音时还要注意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值.要读声母本音,不要念呼读音(教学中,在声母后面配上不同的元音,而发出的音叫呼读音);要把韵母作为一个整体来读,不要把韵头、韵腹、韵尾分解开再临时拼合;要看清调号,读准调值.

  常用的拼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声韵两拼法——把韵母当作一个整体,拿来跟声母相拼.如:h-ào→(浩).

  声母两拼法——先找准声母发音部位,摆好发音的架势,然后一口气念出韵母,拼成音节.如:拼读bā(巴),先闭上双唇,憋住一口气,摆好发b音的姿势,然后一口念出a,成为音节.

  三拼连读法——是把带介音的音节分析成声、介、韵三个部件,拼音时连读成一个音节.如:q-i-áng→qiáng(强)

  声介合母和韵母连接法--是把声母和介音(介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拼音部件,再同随后的韵母相拼.如:gu-āng→guāng(光).

  汉语拼音的由来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明末清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汉字笔画式

  拉丁字母式

  斯拉夫字母式

  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

  速记式

  图案式

  数字形式

  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拼音的由来】——汉字拼音的发明人金尼阁

  金尼阁,字四表,原名尼古拉·特里戈,1577年3月3日生于今法国的杜埃城,当时为比利时领土,故金尼阁自称比利时人,而陈垣等人亦称其为“比利时人”.1594年11月9日入耶稣会.1607年往远东传教,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即利马窦卒年)秋抵澳门,翌年春诣金陵.随郭居静、高一志二神父学习华语(另一说从郭居静及王丰肃).郭居静神父到杭州开教,他亦同行.后往北京报告南方的教务,深得龙华民的赏识.1613年去罗马向教皇保罗五世“奏陈教务,并请准翻译经典,司铎用华言行圣祭,诵日课,教宗一一允准”,但因客观情况未实行.但他是“第一个向教廷请准以中文举行弥撒,行其他圣事,以及诵念‘日课’的”.

2020-04-20 01:05:1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