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阅读《项羽》答案】
初一文言文阅读《项羽》答案
【初一文言文阅读《项羽》答案】
初一文言文阅读《项羽》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11-14题。(10分)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②、蒲将军③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④,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⑤,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⑥,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⑦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⑧,莫敢纵⑨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⑩,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史记》)
[注]①卿子冠军,叫宋义,在项梁死后,他曾是楚的上将军(全军总司令);对救赵的态度犹疑,被项羽杀死。②当阳君,就是黥布(也叫英布),后来归了刘邦,被封为淮南王;最后被刘邦杀死。③蒲将军,他与当阳君当时都是项羽的部下。④釜甑,炊具。釜(fǔ),锅。甑(zènɡ),陶制的蒸饭用具。⑤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全是章邯的部下。⑥甬道,通道。章邯为了把粮草顺利地运输到前线,筑成一道两边有墙壁拦护的通道。⑦冠(ɡuàn),居第一位。⑧壁,营垒。⑨纵,放出来。⑩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把两辆车的车辕对着竖立起来,人从下面进去。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
(2)绝其甬道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A、其一犬坐于前B、尉果笞广
C、鞭数十,驱之别院D、天下缟素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2)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14.出自本段的成语有哪些?最少写出两个。(2分)
参考答案:
11、(1)带领,率领。(2)断绝,阻断。(2分)
12、A(例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用膝盖”。A名词作状语“像狗那样”,B、C、D都是名词作动词。)(2分)
13、(1)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2)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4分,每小题2分,关键字“九”、“绝”、“及”等翻译不出适当扣分。)
14、破釜沉舟以一当十作壁上观(2分)
【参考译文】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阅读《项羽之死》,完成6—10小题。(共14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直夜:当夜。
B.左,乃陷大泽中大泽:大河。
C.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溃围:突围。
D.乌江亭长船待船:拢船靠岸。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词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B.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C.今独臣有船籍独不愧于心乎
D.若非吾故人乎虞兮虞兮奈若何
[]8.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参加)七十余战。
B.(项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汉军)四向(围堵)。
C.汉军至,无(船)以渡(乌江)。
D.(我)不忍杀之,以(马)赐公。
[]9.以下句子,全都体现项王“英勇豪迈”的一组是
A.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C.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D.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10.请根据本文情节,在空格内填写适当的内容,使上下两句语意连贯、表达得体。(6分)
军壁垓下,□□□□□,奈何帐中美人,□□□□□□□;
驻足乌江,忆八千子弟,□□□□□□,横剑自刎死亦雄。
参考答案:语文网
6.(2分)B(大泽:低洼多水的地方,水草从杂的湖泽。)
7.(2分)D(若,皆为代词,你。引,皆为动词,前者为“率领”;后者为“延请”。王,皆作动词,前者为“称王”,后者为“尊奉……为王”。独,皆为副词,前者表范围“唯
独、只有”;后者表语气,“岂,难道”。)
8.(2分)B((项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队)四向(突围)。)
9.(2分)C
10.(共6分,每句2分)
示例:
军壁垓下,闻四面楚歌,奈何帐中美人,洒泪相别情难舍;(或“拔山之力难回天”“慷慨悲歌情意重”等)
驻足乌江,忆八千子弟,愧对江东父老,横剑自刎死亦雄。(或“怎对江东父兄”,等)
说明:以项羽为描述对象,内容恰当,共3分;通顺得体,共3分。以他人为描述对象,语句通顺,各句1分,如“自古红颜多薄命”(上句)“曾经舍命追随”(下句)等。
项羽
项籍字羽,下相人也。家世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去。梁怒之。籍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于是梁奇其意,乃教以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梁尝有栎阳逮,请蕲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史司马欣,以故事皆已。梁尝杀人,与籍避仇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梁下。每有大徭役及丧,梁常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以知其能。秦始皇帝东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无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二寸,力扛鼎(11),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惮籍。(节选自《汉书》)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封于项②乃教以兵法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书足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项羽是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4.李清照《夏日绝句》和杜牧《题乌江亭》对项羽“乌江自刎”的看法大相径庭,你认同哪种?说明理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
【参考答案】
1、在②于是
2、读书能够写自己名字就可以了,学剑只能对抗一人,不值得学,要学就学能与万人抗衡的本领。
3、项羽身高体壮,有胆有才,抱负远大。
4、杜牧认为大丈夫应能屈能伸,忍辱负重,以求东山再起,成就霸业。项羽做法不可苟同。
感谢您对派派小说论坛的支持,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