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先贤作文800字.】
走近先贤作文800字.
【走近先贤作文800字.】
走近先贤作文800字.
时光荏苒,人生如白驹过隙.中华民族在岁月的不断变化中变得富强,更加昌盛,中华民族之文化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值得我们学习.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奋进.逆境能够磨练人的意志,能使我们在逆境中战胜自我而取得成功.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迷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中沉迷酒色,最后却落得个自食恶果的下场,实属可悲.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岂不是它最好的例证吗?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消灭了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为何能够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奋起的结果.这表明,当逆境重重,欲退无路之时,人们常常能显示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为自己拼杀出一条生命之路.
但是有了生命之路,有了安逸的生活,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最好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以为天下已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打天下、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对此不能抵抗,一败涂地,教训是多么深刻啊!
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方面都要经受一番磨炼.这使我想起欧阳修所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人们在险象环生时,努力的拼搏,因此化险为夷;人们在安逸的享乐中却意志消退,结果一无是处.总之人处逆境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历史的风吹走了一切,却吹不走古代先贤对我们的影响与教诲.学古为今用.先贤们的良言慧语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奋斗和前进
------------------
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句对可持续发展的诠释,说明我们的先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生态平衡的观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不能脱离这个世界求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不能只用眼前交换的价值来衡量我们的行为.在丹麦,人们钓鱼时会自觉地用随身佩戴的尺子来测量鱼的长度,如果不够长,他们会自觉地把鱼抛入湖中.他们这样是为了以后年年有鱼可钓,竭泽而渔只会断了自己的后路.在投入商品世界的同时,我们要坚守那些永恒的价值,坚持可持续发展,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几乎人人都知道,但真正去做的人寥寥无几.因为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也没有经济实力.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人们大多会选择燃煤,这样环境污染就会加剧,严重的甚至造成酸雨,在农村,虽然提倡使用沼气,但真正懂得这种技术的农民又有多少,面对变废为宝的垃圾人们只能丢掉,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人们仍然樵采,因为他们没有经济实力去负担其它费用.提倡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口号上,还要落实到行动上,我们生活在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过程中,要有所投入,有所坚守,而不是做一个随波逐流的落伍者.统一的秩序,良好的风气是比口号重要的,一个古道热肠的人,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认识无法实现理想的.二战后,德国人面对破败的经济和世界人们的质疑并没有退步,而是坚持自己的领导人,修建集中营纪念馆,推行非军事化管理等,用团结统一齐心协力的奋斗向世界人民承认错误,并重新得到尊重.一个国家一旦没有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信念是任何灾难都无法击倒的.可持续的发展同样如此,这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到的,我们要把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从古代先贤的萌芽思想,到现代成熟的思想体系.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行动的支持,对于我们的行为,不仅用交换的价值衡量,更要从长远利益考虑.2、远古的天籁先秦是一个只可梦萦的朝代,无数的星辰以思想的绳索作光芒,抽打并焚烧着那不属于星的绚烂.而今天这根绳索,从千百年前的那个纬度,甩向了不曾预言的今天.于是一缕片语只言顺着这根绳索不期而至.听:“当仁,不让于师.”这一句悠长的慨叹,虽无唐诗的音律、宋词的韵脚,却依然叹得铿锵,其余音飘逸而绕梁,默契着来自心底那份久违的律动,心的共鸣已不能自已——当仁,不让于师!或许,这只是孔子博大思绪中的一个结,但正是这个思绪的结,碰触了耳廓,刮动了耳膜,让心也折服于这来自远古的天籁.眸子抚过这不平的文字,睫毛敲着音调的崎岖.不禁想起古希腊先哲也有一句神似的默契——“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不同的空间,各异的人物,却同有着一样的风流,一种对真理的无比虔敬,对正道的超越老师的尊崇.“不让于师”,并不是不敬师,更不是时下的叛逆.当一娓偈语普度众生的时候,这种顿悟的福泽已经超越了佛的高度.所以,“当仁”便可以“不让于师”!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执着.看着这六个字,已不知道它承载了多少轮回的爱抚,但它仍是棱角依然.即使白话的语言已经白描了文言的艰涩,但那份真正的体味却只能从文言的音调里品出那种盛气,那种对真理追求的永不容忤的妥协.也许那圣贤甩出的绳索本就是裹着无尽回味的纯粹.像一根琴弦,却又像不安分的鞭,给你思想与听觉以天籁般的泽被,却又给你勇气以不容退却的鞭策.但,正是这甩出音符的鞭,驱赶着步伐在天籁的韵围中走得从容.远古的天籁——当仁,不让于师!并不是只给听觉的聆听,不是给品味的纯粹的悠扬,而是含蓄与律动的智慧.犹如蚌中孤独的珍珠,虽在黑色的壳中孕育,却闪耀着对阳光的笑傲.就像这曲天籁,满是古典的音韵,却犹有时尚的张力.远古的天籁,将是绵延于今朝的最强音!4、图难于易,为大于细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是啊,任何事物都是由小到大发展的,天下难事亦是由易到难发展的.既然万事万物都是前后相随,难易相成,那么解决问题时,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来洞悉事物的变化.绵延千里的堤坝,不怕滔滔的洪水,却溃于小小的“蚁穴”,实在不可思议.但事实确是如此,一只蚂蚁,一次噬咬,对千里之堤来说,是不会有什么.但是,它并不期望能一口吞掉它,因为它明白这只能是奢望.它不放弃,只是一口一口地吞噬着堤坝.十年、二十年……一百年……,无论多长时间,它始终坚信总有一天,堤坝会溃于它的脚下.它不放弃,不畏艰难,这不正体现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吗?小小的蚂蚁尚且能够如此,更何况万物的灵长——人类呢?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妄图用投机取巧的办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干成自己所谓的“大事”.近日,“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国民,人们不禁又一次质疑:商家在牟取不法利益之时良心何在!为了让牛奶更“鲜美”,他们昧着良心掺加化工原料;为了使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他们竟然狠毒到置众多无辜婴儿的性命于不顾!他们难道不知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再大的一口饭也不能一下吃成个胖子吗?再说我们学生吧,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然而成绩好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好学生必实践了“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知识是慢慢积累的,错误也是慢慢积累的.有些人现在专门搞“题海战术”专攻难题,对简单的却不屑一顾,殊不知基础知识掌握不了何谈综合运用!也有些人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干大事的料,方法、技巧都会,却在计算的小问题上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