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方法很老套,也许会很不屑,但就是很有用.最好的方法就是你一定要喜欢上古文这种东西,当然很少有.其实你上面问的问题就是一个关键,人.虚词和实词的积累只不过是为了读懂文章的一个铺垫,就如从小认字一样,而读懂文章真正的难点就是理解写文章的人的感觉.
那么你一定要知道人物的历史背景,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造就出这样的人,理解人物的性格,遭遇的事.其实我们要学的古文,诗词,不外乎就那么几个人写的.就拿李白和杜甫举例,李白是在唐盛世中诞生的,家境殷实.家财的雄厚与盛世的大气,才能让他形成豪放,大气,不羁的性格;而杜甫则主活跃在经历安史之乱的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百姓的贫瘠让他感触颇深,所以总有那种忧国忧民的感叹.
当然两个人的感情不会总是豪放或是哀叹,随着经历的不同,或贬或升,或遇见好友时,写出的文章也自然不同,就像你一样有高兴或悲伤的时候.做题时,时间,地点,人物,大背景与小框架都要提炼出来,而且你一定要懂得其中的一些暗喻,象征物,例如,柳枝,一般都是之别离.
我很想喜欢古文,因为老师的教学方法好,每次讲解时都不会说是使用了什么什么手法,怎么样,而是剖析人物的感情经历,尤其是八卦爱情史,唉,人都是喜欢八卦的,八着八着,就理解人物了.就像苏东坡的三段感情史,“十年生死两茫茫”就写给他第一任妻子,第二任是第一任的表妹,东坡肉在此人协助下发明,而“欲把西湖比西子”则是遇见他的一位小妾时的感叹,还有他怎么倒霉,祸从口出,时运不济的老被贬,把它当成故事一样理解就自然好记得多.说了这么多就是强调,你一定要置身处地的在历史中理解才能懂他.懂了一个人,那么他的所有作品你都会懂得.所以古文学的好的人,历史一定会好.话说我那时迷上了历史穿越文,小说的历史和古文,诗词都猛看,使古文水平大幅度提高,要不你也试试.
希望对你有帮助,至于其他技巧就没有了,不过你老师应该有强调过,答题时需要注意哪几方面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