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蒲忠胜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及即尊位 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

  1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1回答
2020-04-22 16:41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倪斌

  14.C15.D16.A17.⑴魏明帝问左右的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⑵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⑶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求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是谁?”

  14.“制”在句中作名词,制度,规定;而C选项把它解释为动词,节制,这明显是错误的。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意义。15.首先要抓住题干中“为官”和“不贪财”这两个关键词。其次是理解所给各句是否符合这一要求。本题应采用排除法,难度不大:①句,不是为官时,“始为白衣时”。“白衣”,古时平民服,因代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或给官府当差的小吏。故可排出A、B两项,答案应在C、D两项中选。②句讲李丰于内于外两种不同的表现,显与“不贪财”无关。故可排除C项,答案为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主要考查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16.解答这类题多用排除法,要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认真的比对,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得出答案。A项“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错,原文中的李丰名声已经远播吴越。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17.这几个句子的翻译难度不是很大。⑴句要把握这几个关键词:左右,左右的大臣;所在,在哪里;以,介词,用。⑵句:尚,娶帝王之女为妻,动词;辞,推辞;惮,害怕。⑶句:谘,咨询;请教。“谁可补者?”判断句,可译为:谁适合做补任的人?或:合适补任的人是谁?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2020-04-22 16:45:0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