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与物质的】-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公法的问题

  【关于精神与物质的】

  关于精神与物质的

1回答
2020-04-24 20:41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史可

  这篇有点高深

  人生在世,应当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人常常把物质上的富有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以富为乐,以富为贵,甚至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那么,是否一个人在物质上富有,就真正实现了其人生价值?答案是否定的.

  人生的价值,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对于人生价值,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能够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的东西.它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既包括物质价值,又包括精神价值;既带有个人特征,又带有社会特征.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并不仅仅体现在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或者拥有财富的多少,而更主要地体现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要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努力地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由此而来,人生的幸福既在于物质上的富有,更在于精神上的富有.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物质上的富有,并不代表精神上也富有.一个人在精神上是否富有,关键取决于其道德素质、精神境界的高低.那些品德高尚、目光远大、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人,即使在物质上不一定十分富有,但由于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与尊重,他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相比之下,那些狭隘自私、唯利是图、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人,虽然可以实现物质上的富有,但由于极少想到回报他人和社会,结果很容易导致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冲突,他在精神上就是贫穷的.物质上的贫穷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变,而精神上的贫穷往往是致命的.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腰缠万贯的富翁巨贾,无论其曾经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陷入极度的精神空虚,就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酿成人生悲剧.

  追求个人价值与追求社会价值、追求物质富有与追求精神富有应该是统一的.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此,必须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同时,社会主义又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个人,只有坚持追求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的统一,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下面是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物质与精神的幸福观(2010-05-2623:35:35)转载标签:作文材料作文素材物质与精神幸福观老大的幸福审题立意教育分类: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960年,美国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突出.有一天,一个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此人在办公室里超负荷地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面疲惫;另一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他身着蓝色帆布衣服,破旧但不脏乱.只见他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乡村歌曲,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

  总经理是美国典型的富人代表,而清洁工是美国典型的穷人代表.这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奇迹出现了:许多穷人不再仇恨富人,也开始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居然还有很多富人开始羡慕穷人的生活.

  请根据对上则材料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二、考场要点

  1、结合时代背景揣摩材料主旨方法:认真审读原文提炼关键词看原材料看提示)

  2、补充材料留下的思维空白(对关键词进行排列组合,优选最佳写作角度)

  3、精心锤炼标题

  4、确定擅长文体

  5、罗列可选材料

  6、在草稿纸上写好关键语句

  友情提示:这是考场作文的重中之重,成败的起点,控制在5—10分钟为宜.请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也是阅卷教师在快速浏览的时候能留下印象的部分.

  三、探究最佳写作角度

  (一)、当事人语:

  不妨让罗伯特道出其中的秘密:

  “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现了.我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满脸自得.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摘自2010《人民文摘》第1期作者沈岳明

  (二)、考场点睛

  【分析品悟】不能只比物质.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现了.这位记者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满脸自得.

  【最佳立意】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适用主题】物质与精神、幸福感.换个角度

  素材:

  1、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的颜回

  2、青海玉树地震(热门素材用好不易,建议回避尖新示例)

  车辚辚,风萧萧,行人远望各心焦.山川河流走相送,尘埃不见西宁桥,千里驰援志如刀!前方有生命的等待,后面有国家的催促,这些志愿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征程.

  3、曹德旺、曹晖父子黄富荣陈光标才仁旦舟

  4、著名作家阿来拒上《百家讲坛》

  5、为什么贫穷的尼泊尔、不丹、老挝、智利人均幸福指数那么高?为什么经济发达的日本、韩国自杀率节节攀升?

  6、知名心训师林A的心灵富豪榜——参见所转博文(我关注信义兄弟时看过《武汉城市圈》对林A的专访,专为收集反面素材而用)

  信义兄弟怎么用,反面材料有哪些:黄光裕入狱、刘晓庆逃税、史玉柱“伪信用”、荣智健黯然退出

  示例一:

  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当然是诚信和道义的象征,但光“信义”两字还无法诠释他们价值的全部.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元素,“伪诚信”、“伪道义”在我们国家比比皆是.我记得大名鼎鼎的史玉柱“重出江湖”做脑白金时,第一件事情就是还债,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诚信典型”,其实目的还是获得银行的信任.所以,其后来被曝出的“漏税”丑闻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不同,他们的信义行为因为哥哥一家五口的灾难而凸显出来,更因为弟弟的主动接力而得到彰显.中国人讲究“人死账消”,但孙水林一家五口都死了,但他的账不但没有消,而且在没有账目的情况下由民工凭良心领工钱.这说明孙水林、孙东林兄弟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而不是为了信义而信义.这种内心的信义之心、责任之心和良善之心,才是我们社会的最珍贵宝藏.

  示例二:

  黄光裕曾数次被评为“中国首富”.但取得商业成功后,他根本无暇也不愿回头构建自己的心灵大厦和道德天

2020-04-24 20:43:0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