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书信具体有哪几种形式,并举例加以说明-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邱建平的问题

  古人的书信具体有哪几种形式,并举例加以说明

  古人的书信具体有哪几种形式,并举例加以说明

1回答
2020-04-24 07:5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韩宏宪

  文言书信格式举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

  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

  、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

  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

  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

  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

  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

  ,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

  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

  、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

  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

  ,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

  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

  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

  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

  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

  ,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

  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

  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

  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同上.

  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

  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

  敬意.

  哀启者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

  ,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

  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

  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

  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

  ,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

  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

  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

  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

  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

  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

  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

  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

  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再启”字样.

  结语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

  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

2020-04-24 07:53:4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