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倾听为话题的议论文,能不能把中心定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丁雄勇的问题

  【以倾听为话题的议论文,能不能把中心定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

  以倾听为话题的议论文,能不能把中心定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

1回答
2020-04-25 01:3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吕国英

  话题作文“倾听”的导写与评析

  生活,我们就是不断地倾听.

  成长,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会倾听.

  倾听动听的音乐,倾听鸟儿的歌声,倾听山风松涛的天籁之音,倾听大海潮汐的汹涌澎湃.倾听同学的苦恼,倾听恩师的教诲,倾听父母的叮咛,倾听陌生人的忠告.

  倾听,其实是一种积极、善意的亲和的姿态,

  爱倾听的人,才会有心灵的朋友.

  会倾听的人,才会悟到生活的意义.

  请你以“倾听”为话题作文,自选角度,自定体裁,自主立意,字数600字左右.

  话题价值评估:重量级话题

  话题构思难度:高难度

  话题佳作预测:容易生产相当有份量的佳作.

  话题构思导引:

  呈八面玲珑,重理顺文路

  这是一道有内涵的精美话题,寓意丰赡,八面玲珑,容易写出高水平的佳作.

  就字面上看,“倾听”意义是“听声音”,但是往字内深意看,“倾听”之意,可以有丰富的意义:接受、感知、享受、理解等等,都可以视为“倾听”.如果大家愿意展开联想的话,还可以把生活里的许多行为同“倾听”二字联系起来.

  由于话题寓意丰赡、八面玲珑,所以也容易导致临题者不知所措.其实不论怎样理解话题,不论从哪一种角度下笔,最好都不要忽略对三个相关联问题的思考:一、在什么情况下倾听?--倾听时的环境或氛围,有此,倾听才不同寻常;二、倾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既然是倾听就必然有内容,有此,文章才充实.三、倾听时的感受怎样?--这是倾听的目的,有此,文章才有深度和深意.这三个问题,是我们构思之本,完整的考虑,其实就是一篇文章的完整写作思路.

  不论写怎样浅显或深刻的话题,文章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不可乱.否则,再浅显的话题也会写得让人不知所以,而再具内含的话题,选到了最好的材料,也可能写得糊里糊涂.

  此话题应注意话题理解的牵强附会,故弄玄虚.行文可以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如随笔功底不错,亦可采用此体,可让文章更显内涵.

  话题实战拟题:

  记叙文:《倾听教诲》、《听雨》、《那一夜,我泪水长流》、《隔门听音》、《听自己的心音》

  议论文:《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尊重》、《倾听,大有学问》

  随笔文:《用心倾听》、《做一个爱倾听的人》、《倾听是豪取》、《听来听去》

  范文展示:

  倾听天籁之音

  湖北考生

  音乐,是一种动人的力量.它时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音乐,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钟爱不同的音乐.而我,却独爱聆听那大自然的音乐--那无以伦比的天籁之音.

  大自然的美妙音符是无处不在的.早上睁开眼睛,便可听见窗外鸟儿清脆的歌唱,为斩新的一天而欢诵;雄鸡响亮的鸣啼,鼓舞着我用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去迎接新的挑战;晚上睡觉前,窗外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青蛙的叫声、蛐蛐的“齐奏”,偶尔伴着小雨的沙沙声落下,交织成一典恬美悠远的小夜曲,轻轻地伴我进入梦乡,此时的意境是任何情景都有无法比拟的,此时的音乐是任何旋律都无法替代的,因为它是来自大自然的艺术,是与人的内心深处的感动相呼应、相融汇的绝美艺术.

  最美的是在郊外.设想,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当我们置身于此,仰望蓝天白云,聆听远处传来群马奔跑之声,倾听羊儿的“咩咩”之声,这时候,也许还夹杂着牧高亢嘹亮的歌喉……感受着这美妙无比的天籁之音,你的心情会如何?此时的你也许会感到仿佛整个人和自然已经融为一体了,也许甚至有仿佛置身天堂的幻觉.设想,在绿色满目的树林里,耳边各种鸟儿在欢快地啼鸣,眼前的小溪流将悦耳的潺潺之声送入耳廓,头顶上传来可爱的小松鼠自由自在啃着松果的声音,还有脚边不时跃出的小野兔奔跑的声音.那是让你何等的应接不暇.当此时,你的心情又会如何?你会感到连流动的微风都传递着乐声,你会感到连美妙的彩蝶的轻巧的翅膀都在拍打着动听的乐声.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是大自然的音乐,但是,只能用心,方能听出其无限美妙之处.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一些古里古怪的响声吗?太虚无和杂乱了.这样想是不好的.正是这种声音,才是最原始、最天然的.也正是这种的声音,才最能触动人的灵魂.你看,它洗去了世俗的虚伪与做作,抹去了世俗的繁琐与喧嚣.它带我们纯净,带给我们空灵,也带给我们心灵的宁静.如此美妙的音乐之声,偶尔体验一下又何妨呢?

  走进大自然吧,朋友,那儿萌动着世上最动听的音符,那儿总上演着世界上最悦耳的协奏.用耳,用心去体会,去倾听吧,你定会发现许多,得到许多……

  精美范文精评:

  以“倾听天籁之音”来写倾听的话题,这个同学的胆量是很大的.倾听本身可写大也右小写,倾听谈话是倾听,倾听国歌之声也是倾听,倾听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也是倾听.但是一般来讲,大也好,小也好,倾听的对象或内容越具体,越容易写一些.这位同学的选题是好的,但是也难免让人为之捏一把汗--这个角度的对象和内容都不够具体,太庞大了,所以很容易写空了.读完此文以后,感到这位同学是比较聪明的,反映了其较好的行文驾驭能力.文章的主体部分先写“倾听一天的天籁之音”,接着写“倾听郊外的天籁之音”,这样,一下子让内容具体化了,时间、对象、范围都很明确,如前者是时间上有“早”、“晚”之分,后者是地点上有“原野”、“树林”之分.这样驾驭,内容怎么可能不充实呢.

  当然,更重要的,是作者对立意的把握:只要用心去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间就能给你带来许多许多.这是作者对“倾听”含义深层把握的结果.

  范文展示:

  遥远的绝响

  江苏章婷

  寒夜.

  守着一盏昏黄的台灯,守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宁静.当浮躁的心完全平静下来的时候,我听到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是的,我听到了.易水之畔,荆轲的白衣在风中飘摆,他的泪也洒落在风中.故土在高渐离的击筑声里,再一次变得熟悉而陌生起来.他知道自己是有去无回--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但作为一个侠士,一个受燕太子恩遇的刺客,他无法选择--当太子丹找到他的时候,亿就知道了整个事件的结局.在这场豪赌中,千千万万燕国人的安危是他的赌注,他绝对输不起啊!在呼啸的寒风中,车马声渐渐远去,悲凉的歌声却久久地回荡在天空……一个侠士孤寂的身影,从此消逝在易水边.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的,我听到了.屈原徘徊在汨罗江边.面对无尽的江水,彻骨的冰冷吞噬了他的心.当一个爱国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祖国走向覆灭,心爱的人民流离失所,自己的理想彻底破灭时,死,无疑是一种解脱.多年的忠诚换来的却只是小人的谣诼和君王的猜疑,换来的是战乱、苦难和耻辱……所有的一切都让屈原的悲愤如同这滔滔江水般无止无休.在苟且偷生和

2020-04-25 01:36:1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