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小组探索利用废合金(含有铝、铁、铜)粉末制取纯净的氯化-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振富的问题

  某课外小组探索利用废合金(含有铝、铁、铜)粉末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和胆矾晶体,其实验方案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的名称为___,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

  某课外小组探索利用废合金(含有铝、铁、铜)粉末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和胆矾晶体,其实验方案如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___,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还有___.

  (2)写出A→D反应离子方程式___.

  (3)滤液E经蒸发浓缩、___得绿矾晶体.

  (4)由滤渣F制CuSO4溶液有途径I和途径Ⅱ两种,你认为最佳途径是___,理由是___.

  (5)一定温度下,某同学将绿矾配成约0.1mol•L-1FeSO4溶液,测得溶液的pH=3.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该溶液中c(SO42-)-c(Fe2+)=___mol•L-1(填数值).

  (6)若要测定所配溶液中Fe2+的准确浓度,取2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可再直接用下列

  ___(填编号)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a.0.1mol•L-1NaOH溶液 b.0.02mol•L-1KMnO4酸性溶液

  c.0.20mol•L-1KMnO4酸性溶液 d.0.10mol•L-1KSCN溶液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

1回答
2020-04-24 17:5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晓昱

  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滤渣B经过系列变化最终得到绿矾和胆矾,所以滤渣B中含有铜和铁,D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则D为氢氧化铝,所以滤液A中含有铝元素,所以实验流程为:废合金(含有铝、铁、铜)粉末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只有铝与其反应而溶解,过滤后得滤渣B的成分为铁和铜,滤液A为偏铝酸钠溶液;滤液A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得氢氧化铝沉淀,滤渣B中加入稀硫酸,过滤得滤液E为硫酸化亚铁溶液,将硫酸亚铁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绿矾晶体,然后再经过滤、用酒精洗涤、干燥即得成品,用酒精洗涤可以减少硫酸亚铁的溶解而损失,同时容易干燥,滤渣F为铜,途径Ⅰ为铜与足量的浓硫酸生成硫酸铜,同时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途径Ⅱ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所以途径Ⅱ中硫酸利用率高且没有污染,

  (1)操作①的名称为过滤,所用的仪器除铁架台、铁圈和烧杯,还需要的用品有漏斗、玻璃棒、滤纸,

  故答案为:过滤;漏斗;

  (2)A→D为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

  故答案为:AlO2-+CO2+2H2O=Al(OH)3↓+HCO3-;

  (3)硫酸亚铁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绿矾晶体,然后再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得成品,故答案为:冷却结晶;

  (4)由上面分析可知,由滤渣F制CuSO4溶液最好用途径Ⅱ,因为途径Ⅰ消耗硫酸量多,且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途径Ⅱ;途径Ⅰ消耗硫酸量多,且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环境;

  (5)FeSO4溶液中,亚铁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2O⇌Fe(OH)2+2H+,根据电荷守恒有2c(SO42-)-2c(Fe2+)=c(H+)-c(OH-)=1×10-3,所以(SO42-)-c(Fe2+)=5×10-4,

  故答案为:Fe2++2H2O⇌Fe(OH)2+2H+;5×10-4;

  (6)要测定所配溶液中Fe2+的准确浓度,可用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选用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的浓度适当稀一点较好,这样滴定的准确度较高,所以选b,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0.02mol•L-1KMnO4酸性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或浅紫红色),且30s内不褪色,

  故答案为:b;滴入最后一滴0.02mol•L-1KMnO4酸性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或浅紫红色),且30s内不褪色.

2020-04-24 17:56:5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