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水中悬浮物
如何测水中悬浮物
如何测水中悬浮物
如何测水中悬浮物
水和废水中的悬浮物(SS)即总不可滤残渣,系指水样通过一定的过滤器截留在滤器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SS是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综合反映水体的水质特征和水体化学元素迁移、转化、归宿的特征和规律.因此,在水和废水处理中具有特定意义.
测定水中SS的方法很多,目前多采用重量法,该方法测量准确,操作不复杂.常用的滤料有0.45um孔径滤膜,中速定量滤纸、石棉坩埚、玻璃砂芯坩埚以及标准玻璃纤维滤片等,过滤方法也分为真空抽滤和自然过滤.因此,SS测定受过滤时样品的状态或过滤器的影响,不同的过滤方法以及滤料孔径的大小使SS测定结果差别很大.以下对水中SS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做一简要分析.
1悬浮物样品采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悬浮物(SS)是悬浮在水中的颗粒物质,在废水排放过程中,它们随时间的推移容易沉降下去,在沉降过程中会出现粗颗粒在上细颗粒在下的粒径分层现象,同时还有随着离排放口距离的增加颗粒逐渐变细变小的趋势.这些现象如果在采样过程中不加以考虑的话,势必对样品的代表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监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采样位置和采样深度的合理设定,以及防止采样时丢失大粒径不溶物和样品的均匀性仍是非常重要的.
测定SS的水样应避免沉积或凝聚,因为一旦发生沉积和凝聚,常难以用一般手段使其恢复原状而影响测定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在采样时,为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采集SS样品时,必须在充分振摇的情况下迅速倾入样品容器中,含SS水样应单独定容采样,并全部用于分析测试,避免分装样品和采混合样.
注意SS颗粒不均匀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水样中颗粒物不均匀是造成室内分析测试时取样量准确与否的重要因素,SS含量较高的工业废水,分析测试所需水样在100ml以下时,采样容器最好使用具塞量筒或者比色管定量采样,SS浓度很高,分析测试所需水样在50ml以下时,也不能用移液管分取样品,因为用移液管取样易造成大颗粒SS损失,分取样品不能保证测定结果的代表性,必须定容采样并将所采样品全部用于分析测试.
多数情况下水样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氢氧化物沉淀,有些样品(如选矿废水)会沉积在样品容器底部,难以摇匀或者无法全部转移出来而使水样变得无法测定或测定结果不准确.因此,测定水中SS必须使用新鲜水样,采样后应尽快完成分析测试,避免存放时间过长.水样测试前不能加任何试剂,以免影响水样化学成份和组成.
2取样量对悬浮物测定结果的影响
2.1最小取样量.滤料上截留过多的SS可能夹带过多的水份,除延长干燥时间外,还可能造成过滤困难;滤料上SS过少,则会增大称量误差.当SS含量很低(如清洁地表水)时,所取水样SS重量测定值在5.0mg以上为宜,即使取这样数量的水样,称量误差也偏大.
2.2最大取样量.一般水样中,测定SS的最佳含量为10~100mg,无机物性质的SS(如河流泥砂等)可多些,颗粒大,粘度高的工业废水(如酿造、食品废水)应小于50mg,但取样体积一般也不应少于10ml,观察过滤后湿基悬浮物,固体颗粒物体积应低于滤纸圆锥形上边缘3cm(φ11cm滤纸),SS量太多,截留的水份也多,干燥、过滤都将变得困难,延长了分析时间.
林小鸣②试验了六组取样量分别为2000、1000、500、250、100、50ml的水样测定SS含量,每组试验重复做了三次,所得总不可滤残渣重量分析,同一重复间的渣重差在0.6~2.2mg之间,据此按取样量从2000ml到50ml顺序排列,其测定值重复间的最大相对偏差分别为2.7%,5.1%、9.6%、15.4%、28.9%和45.5%,证明取样量是造成测定精度高低的主要因素.当偶然误差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时,如果平行样的差值为2.2mg,即X1-X2=2.2mg,按《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试行)》中要求总悬浮物含量在5~100mg/L时相对偏差应≤20%,100mg/L以上时相对偏差应≤15%.通过计算得出X2≥4.4mg时符合相对偏差≤20%的要求,X2≥6.2mg时符合相对偏差≤15%的要求.测定SS的取样量应在不增加工作难度和较易过滤的前提下,以其中的总不可滤残渣在6.2mg以上或达到10mg(此时的相对偏差≤10%)时,则可获得较准确的监测结果.
3测定条件对悬浮物测定结果的影响
3.1滤器、滤料与过滤洗涤.重量法测定水中悬浮物(SS)实际上是一种条件试验③,测试操作不复杂但测定条件要求严格,过滤水样所用的滤料不同则SS的测定结果也不同,有时结果会相差很大.测定水中SS有多种滤料可供选择,可根据实际条件和水样性质选择不同滤料和过滤方法.应注意过滤器、滤料各有利弊.中速定量滤纸法操作简单,仪器也不复杂,但应注意随着过滤冲洗水量的增加,会使滤纸质密度降低,滤纸失重明显增加.滤纸使用前还须先用蒸馏水冲洗,除去可溶性物质,再烘干至恒重,增加了工作量.如测定SS不预先冲洗滤纸,则必须对中速定量滤纸水溶物干扰SS测定的校正,否则在测定SS含量低的水样将引入很大误差,甚至造成水样中SS的未检出.孙廷春④研究了取样量与滤纸减重的关系,当水样取样量在50ml至200ml时,滤纸平均失重为0.58%,基本介于0.50%至0.60%之间,当取样量超过200ml时,滤纸失重明显增加,一般为滤纸重量的0.80%左右.经蒸馏水冲洗的滤纸测定某水样SS含量平均为48mg/L,而同一水样用未经蒸馏水洗涤的滤纸做出的结果为未检出,经校正滤纸测定结果平均值为54mg/L.用中速定量滤纸做测试水中SS的滤料时,仅适宜SS含量较高的水样,低SS水样因过滤水量太多造成滤纸失重严重而不适用.
用孔径为0.45um滤膜过滤水样,时间较长,特别是粘度大的样品,有时要过滤数小时甚至几天,不能及时提报监测结果,在过滤洗涤时,还须注意防止灰尘污染或损失.按资料〔5〕方法测定水中SS,用孔径0.45um滤膜做滤料抽吸过滤,对有些水样(如海藻酸钠生产废水)过滤也是很困难的,且操作过程较复杂.
石棉坩埚真空抽滤法.由于石棉含有较多的杂质,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并且相当麻烦.在铺石棉的过程中很费事,过细的石棉在真空抽滤水样时也有穿过古氏坩埚的可能性,影响测定结果.此法操作过程繁复,效率太低,故不实用.另外,石棉也是一种较难处理的环境污染物质.
标准玻璃纤维滤片放在滤膜器上或者放在适当的古氏坩埚内真空抽滤法,据称效果较好,但由于玻璃纤维滤片在国内很少见到,因此很少使用.
过滤水样要防止SS穿滤现象,某些污水对滤纸有反应,使滤纸化学成份改变,引起重量变化带入误差.滤料本身都会吸附一些滤液,特别是一些粘度大的样品,有时会很严重,经烘干后会增加SS的量.为解决滤纸吸附和腐蚀问题,可采用双纸过滤法,即用两张恒重分别称重的滤纸双层过滤,烘干恒重后分别称重,以校正因滤纸化学成份改变或吸附滤液引入的误差.
过滤洗涤要仔细,避免样品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