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杜甫1〉中间两联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诗歌是怎样围绕标-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顾慧的问题

  野望杜甫1〉中间两联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诗歌是怎样围绕标题中的“望”字展开内容的?请简要分析

  野望杜甫

  1〉中间两联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2〉诗歌是怎样围绕标题中的“望”字展开内容的?请简要分析

1回答
2020-04-26 08:1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牛虹

  杜甫的七律《野望》,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全诗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五律《野望》,由望字着笔,因野望而生愁,国破家亡,天涯漂泊;近望吐蕃在川西猖獗;远望安史在河北纵横,加之迟暮多病,报国无门,感慨无限.结句点题并与首句呼应.全诗语言凝练,感情深沉.

  七言律诗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杜甫“跨马出郊”,“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

  五言律诗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层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这首诗是诗人于边秋野望而作,诗云远水孤城,当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在秦州所作.全篇都是写望中所见之景物.水空天净,一望清旷;城隐雾中,再望迷离;枝枯叶脱,三望萧疏;山高日落,四望沉冥.又见此时日暮鸟还,昏鸦满树,而鹤归何晚耶?孤飞寡侣,良可叹矣.望不极,不能极远也,紧照下句说,非一望无极之谓.诗以迢递层阴作眼,中四皆层阴中所望者.顾注作一明一晦说,甚确.但末二句不当仍分明晦,盖日落鸟归而致慨乃羇栖自况之意.

2020-04-26 08:20:1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