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生了哪些森林火灾事件800字】-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程德芳的问题

  【中国发生了哪些森林火灾事件800字】

  中国发生了哪些森林火灾事件800字

1回答
2020-04-28 06:4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丁晖

  案例一:

  邵武市水北镇龙斗村

  “2•14”火灾案例

  一、案例摘要

  2004年2月14日,邵武市水北镇龙斗村下厂组大窠山场,因农民在菜地烧杂草引发森林火灾,造成8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受害森林面积27.5公顷,火灾延烧19小时,扑火直接费用2.6万元.

  二、火灾情况介绍

  2004年2月14日11时40分,因龙斗村下厂组村民彭移康为防田鼠损坏雪花豆苗,擅自点烧菜地边的芦苇,点燃后未采取防范措施,就离开豆田回家吃饭,结果火头越过公路和铁路,引发森林火灾.中午约12时,村民戴雪英发现山上有火,立即报告村党支部书记冯开云.冯开云当即组织村民赶赴火场扑救.

  (一)火场概况

  火灾地76林班(从77林班烧入)的山形,为三面环山夹一小草塘沟,谷底宽10米,沟底宽仅2—3米,为东南坡向,坡长100米,伤亡事故地点在山坡下部,离坡底仅20米,山势陡峭,平均坡度达35o,富屯溪河道弯拐处直对该山坡,处于迎风口.该山场为2000年造杉木、马尾松混交人工未成林地,3年未抚育,林内生长着3米高的五节芒、2米高的芒萁骨和部分继木类的小杂灌,杂草复盖度达95%.正是由于坡陡、沟窄、易燃物相对集中的特点,构成了易发生高强度林火的环境条件.

  当天天气,风向西北风,风力1—2级,气温-0.6℃—23.1℃,湿度20%,无降雨,火险等级5级.

  (二)火灾发展过程及分析

  14日12:20时左右,接龙斗村党支部书记冯开云电话后,护林员何国良立即叫上自家的三个兄弟及村民林泉水等16人,乘上村民尤建军的小四轮农用车,赶到起火的山边准备开出火路阻止火势蔓延.约12:40许山场过火面积已达100亩,有12位村民就直接进入火点,到达下厂组饮水源头处,分成二路,一路10人在水源旁离火头只有20米左右距离沿正北方向的小山脊往上开火路,另一路4人在火源右侧沿饮水沟往东北方向开火路.开了2—3分钟,发现火场刮西北山谷风,并伴有3—4级的旋风,火势凶猛,能见度低.何国良叫大家赶快撤退,何国胜等4人往山坡的右侧东北方向生态公益林内跑去,安全脱险.而何国良等10人先往山坡东北方向,然后折回朝西北方向山顶跑,跑出不远即被山顶往下燃烧的大火挡住了去路,因山势陡峭、山路难行、火势旺,加之当时火场气温达21℃,风速达2—3米/秒,河风和山谷风对流形成旋风,山坡上浓烟夹着灰尘四起,能见度极低,10名扑火人员当时迷失了方向,被包围在火海中.何国良、何国水两兄弟跑在最后,因滑倒滚下山,趴在离事故现场仅8米左右的小水沟中,侥幸逃生.其余8人惊慌中无法分辩方向,在大火中被浓烟熏呛,窒息后被高温烤灼而死.整个火烧过程仅有20分钟.这是一起快速高强度的上山地表火,导致人伤亡的实例.

  三、案例分析

  (一)原因分析

  从这起火灾发生来看,起火点在老316国道边河滩上的菜地,316国道上边依次是农田、铁路、山林,路边和田埂的杂草高又密,极易燃烧.从肇事者点燃杂草延烧到山场大约要1小时,而且起火点离村庄不远,视野开阔,理应及时发现,但直到林火越过公路、铁路烧上山后才有人报警.说明了有些地方,对林区群众的宣传有死角,野外火源管理责任不落实,特别是上午11:00或下午4:00后农民收工前这一段时间,是农事用火高峰时段,护林员和管护责任人均不在位,管理上出现了真空,从而酿成了大灾.

  从扑救人员死亡来看,村民到达火场后,在没有认真观察火势、火场气象、植被等情况下,仓促进入林地去开设防火隔离带,选择进入火场的线路不合理,开设隔离带位置不正确,携带扑火工具简陋,扑火人员无安全保护装备以及避险逃生自救能力差,遇到险情惊慌失措,盲目逃生导致悲剧的发生.

  (二)需要吸取的几点教训

  造成此次事故虽有山形地势陡、林内植被较复杂和高强度上山火等客观因素外,还与村级指挥员素质不高有着密切相关,教训也是很深的:

  1、必须加强扑救安全宣传教育,强化火源管理.森林防火预防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野外安全用火要做到家喻户晓,才能消除火灾隐患.

  2、应当强化森林火灾扑救指挥员和扑火队队员培训.对基层各级扑火指挥员、扑火队队长和森林防火专职干部进行系统的防火专业知识和安全扑火知识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指挥水平.要加强基层扑火队员安全知识教育和遇险逃生自救能力的训练,确保扑救人员安全.

  3、要加强火场扑救组织指挥.火灾初发阶段、火势不大、地形条件比较有利时,可自发组织有扑火经验的群众扑救.但当火势大、火线长、地形险要、气象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必须严格按照预案的要求,由县、乡(镇)组织专业、半专业队伍进行扑救.

  4、扑火队员应配备相应的安全保护用品,如火灾救生罩、湿毛巾、水壶、火柴等.一旦有危险,则可自救逃生.

  案例二:

  德化县上涌镇“2.28”森林火灾案例

  一、案例摘要

  2004年2月28日,福建省德化县上涌镇下涌村葫芦坂山场,因针式绝缘子脱离高压电杆横杆,产生碰击引发森林火灾,造成4人死亡.

  二、火灾情况

  2004年2月28日11时30分左右,在上涌镇下涌村做工的陈卿生等五人发现对面山林起火.由于山高林密,杂草丛生,再加上冬季霜冻,草木枯死,又适逢久旱无雨,火借风势,迅速向四处蔓延.镇政府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镇干部及镇应急分队实施扑救,同时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县五套班子领导也迅速赶赴火场,组织1000多人参与扑救.

  (一)火场概况

  过火地的地形:地处中山,海拔750--991米,呈三面环山的鸡爪形,山势陡峭,起伏大,沟谷与山脉明显.

  起火处坡向:西,海拔865米,坡位:中,坡长100米,坡度40°.山脉走向:自东向西.起火后,火势主要由东、西两个方向蔓延.

  人员伤亡处:地形呈葫芦状,海拔750--962米,山势陡峭,坡度30--45°,葫内有5个山脉自高而下插入葫底(形成第二窄处).林分茂盛,林冠下及林间空地杂草丛生,高度1--2米,盖度90%以上,火势自谷口(南)左边向内蔓延到第二窄处,一股强风自南向北贯入形成多个火头蔓延,

  28日天气晴,日最高气温23.5度,最低气温9度,风向较多为偏南风,平均风力2--3级,相对湿度76%,森林火险等级4级.据向九仙山气象台了解,中午期间,上涌地区,风力达到6-7级.

  (二)火灾发展过程的分析

  28日中午12:00左右,赶往山上救火的上涌镇干部、民兵到达火场后,上涌镇党委副书记林建权与副镇长孙义仲带领一组扑火人员到葫芦坂山场负责开辟防火隔离带.葫芦坂山场因其形状象葫芦形山凹而得名.海拔高度860米左右,林内植被多为芦苇、五节芒盖度达90%.当时山凹小气候形成一股螺

2020-04-28 06:43:5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