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胡希明的问题

  (1)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肯定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______.(可以多选)A.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

  (1)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肯定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______.(可以多选)

  A.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

  B.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C.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E.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

  F.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G.促使过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

  H.用倾析法进行分离、洗涤颗粒较大的沉淀.

  (2)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______.(可以多选)

  (3)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可有效地减少污染,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要求.某学生按下列操作做一个实验:在一块下衬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mol•L-1的KBr、KI(含淀粉溶液)、NaOH(含酚酞)、FeCl2(含KSCN)溶液各1滴,每种液滴彼此分开,围成半径小于表面皿的圆形(如下图所示),在圆心处放置2粒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向KMnO4晶体中滴加一滴浓盐酸,再立即将表面皿盖好.已知: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①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②b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d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③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标准状况下,当有0.224L Cl2被NaOH溶液吸收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④通过该实验能否比较Cl2、FeCl3、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其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1回答
2020-04-29 00:2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陈明欢

  (1)A.用pH试纸溶液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观察;

  B.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用到过滤和蒸发操作,分别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和搅拌;

  C.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无需使用玻璃棒;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和引流;

  E.做焰色反应实验,用铂丝蘸取待测液,无需使用玻璃棒;

  F.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G.在过滤时,沿玻璃棒倾倒待过滤的液体,玻璃棒具有引流的作用;

  H.用倾析法进行分离、洗涤颗粒较大的沉淀,可用玻璃棒引流

  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C、E,

  故答案为:C、E;

  (2)A.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应将胶头滴管插入到液面以下,故A错误;

  B.氧气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

  C.点燃时,要防止氢气爆炸,应先验纯,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防止酸液飞溅,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误;

  E.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应防止橡皮塞被腐蚀,用玻璃塞,故E错误;

  F.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法分离,故F正确;

  G.量筒精确到0.1,故G错误;

  H.加热温度为170℃,应用200℃温度计,故H错误;

  I.应用酸式滴定管,故I错误;

  J.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氧气,故J错误;

  K.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向下排空法收集,故K错误;

  L.二氧化碳微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故L错误;

  M.碳酸氢钠不稳定,而碳酸钠稳定,碳酸氢钠应放在套装小试管中,否则不具有对比性,故M错误;

  N.不能将硫酸亚铁排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法生成氢氧化亚铁,故N错误,

  故答案为:B、F;

  (3)①e处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生成氯气.由于有氯化锰生成,根据原子守恒还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2 KMnO4+16 HCl(浓)═2 MnCl2+2 KCl+5 Cl2+8 H2O.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至+2价,所以氧化剂为KMnO4,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所以还原剂为HCl,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0=1:5.故答案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1:5.

  ②生成的氯气在a处与碘化钾反应,置换出碘,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生成的氯气在d处与氯化亚铁反应,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可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

  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溶液变为红色;

  ③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当有0.224L Cl2被NaOH溶液吸收后,即有0.01mol氯气被吸收,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分别变化为-1价、+1价,则转移电子0.01mol,

  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0.01;

  ④e处实验说明氧化性KMnO4>Cl2,d处实验说明氧化性Cl2>FeCl3,

  因此,三种物质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Cl2>FeCl3.

  故答案为:能;KMnO4>Cl2>FeCl3.

2020-04-29 00:31:3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