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楼万-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雁斌的问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①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②汀洲:水边 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1)许诗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现又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

  (2)许诗和杜诗各抒发了诗人哪些愁情?

1回答
2020-04-30 13:4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宋鸿飞

  解析:

  (1)解答第一问,首先阅读许诗的颔联,然后抓住诗歌的意象及特点,进而理解诗歌的意境.意象有“云”“夕阳”“风”“西楼”等,描写了山雨要到来的景象.解答第二问,要抓住“山雨”“风满楼”的比喻义进行理解;

  (2)理解情感的时候,要逐联进行分析.许诗第一联,结合注释②,便知抒发的是思乡之情,第二联,以写景喻唐王朝的颓势,第三、四联,通过写景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愁.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所以主要抓住后两联进行分析.后两联抒发了多种情感,要找全.“万里”“常作客”抒发了常年他乡作客之愁,“悲秋”抒发了悲秋之愁,“百年”“苦恨”“繁霜鬓”抒发了年事已高一事无成之愁,“独”“多病”抒发了亲朋亡故身患疾病孤独之愁,“潦倒”抒发了时世艰难生活困苦之愁;

  答案:

  (1)云生日落,暮色苍茫,夕阳与寺阁姿影相叠.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2分)

  “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2分)

  (2)许诗抒发思乡之愁,唐王朝危机颓势之愁,昔盛今衰之愁(人世沧桑之愁).(1点1分,共3分)杜诗抒发常年他乡作客之愁,悲秋之愁,年事已高一事无成之愁,亲朋亡散身患疾病孤零登台之愁,时世艰难生活困苦之愁.(1点1分,答出3点即可)

  译文:

  《咸阳城西楼晚眺》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登高》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上高台.

  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赏析:

  《咸阳城西楼晚眺》

  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蒹葭“,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登高》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2020-04-30 13:47:5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