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教育学家及其主要著作-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刘浩吾的问题

  历史上著名教育学家及其主要著作

  历史上著名教育学家及其主要著作

1回答
2020-04-30 23:2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蔡之华

  国内的:【孔子】(前551-前497)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教学思想十分丰富.他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反对把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主张在博学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学思并用.他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结合起来,学生要"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把"仁"视为最高道德,仁,即"爱人",孔子编著了《春秋》、《诗经》、《尚书》等著作,并整理了后世著名的"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授学生的教材.孔子的言论收集在其弟子所编的《论语》里.参见第三、四卷中的"孔子".

  【孟子】(前372-前289)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学家.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县)人.

  基于民本主义思想,孟子反对兼并战争,提出"仁政"主张.孟子认为,教育主要是为了"明人伦",受教育者能了解和遵守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他以为学习要遵循正确的途径,不断地进修,使自己有高深的造诣,使自己默识心通,变为自己的知识财富.

  孟子的整个教育思想以"性善"为基础,注重"存"、"养"的功夫.今存《孟子》一书,一般认为是他的学生对他言行的记载,是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材料.《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称为四书,为宋明以来封建教育的主要教材.

  【荀况】(前313-前238)

  中国先秦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学家.

  荀况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培养士、君子和圣人,发挥教育在国家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生无贵贱、智愚与贫富之分,使人们产生区别的唯一力量是教育,环境对人也发生积极或消极作用,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能够化性恶为性善;荀况重视道德教育,"礼义"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理论的中心;此外,他还提出了"强学力行"、"学思兼顾"、"专一有恒"、"积渐全尽"等教学方法.荀况认为在教学上教师的作用很大,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特别重视教师的尊严.

  《荀子》一书是经过后人整理而成,共有32篇,是研究荀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参见第三、四卷中的"荀子".

  【董仲舒】(前179-前104)

  中国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学家.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认为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在于防止恶性、培养善性,对个人的作用则在于行善.董仲舒曾提出三个重要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太学,改革选士制度;兴教化,正万民.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专一虚静、强勉努力和博学多闻,认为德育必须通过智育来进行.

  著作仅存《春秋繁露》17卷82篇.

  【文翁】西汉人,姓文,名党,字翁仲.

  西汉时期教育学家.

  景帝时任蜀郡太守,在此期间,倡导教化,教民读书,学法令,选拔郡县小吏10余人到京都研习儒经,在成都城中设立学校,选官吏子弟入学.重视对学生进行从政能力的培养.景帝嘉奖文翁兴学,文翁兴学实为中国历史上地方政府设立学校之始,对社会风气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关系.

  【王充】(27-约97)

  中国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

  王充从人性可以改变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知识、才能、道德品质都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改变的.他承认把礼、乐、射、御等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提出学习必须靠耳、目感觉器官获得,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他批判了封建神学,提出了一些唯物主义的教育思想主张.

  主要著作:《论衡》、《讥俗》、《政务》、《养性》等.

  【颜之推】(531-约595)

  中国南北朝时期思想家、教育学家.

  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先验论观点,强调中人教育.要求子弟学习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成为勤勉、博学、多能、务实、学以致用的人才.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提倡及早对儿童进行教育,甚至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并主张重视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语言教育.提出学习时要虚心,师友之间共同研究切磋,对士大夫进行"实学"教育,使其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颜之推的著作今存《颜氏家训》20篇,《还冤志》3卷.

  【周敦颐】(1017-1073)

  北宋哲学家、教育学家.

  周敦颐的教育主张以"学为圣人"为宗旨,认为教育的目的正是要使人们善恶归善,求得"仁义中正".他尤其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认为"君子进德修业"是学习的根本,知识是为德育服务的工具.在教育和学习方法上,他主张要靠自己的学习和思索,也要有教师和朋友的指导作用.

  他的著作有《通书》、《太极图说》等被后人编为《周子全书》和《周濂溪集》.

  【二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

  北宋两位著名理学家、教育学家.

  哲学上,把"道"看做第一性,把"气"看做第二性的思想为南宋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政治上激烈反对王安石变法革新主张,主张治理国家以德治为主,与法治兼顾.二程将学做圣人当做教育的目的,要求养心寡欲,加强自我修养,以理性感受来认识掌握知识,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注重读书方法.

  二程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后世学者将其论述统收在《二程全书》.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学家.

  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认为理是超然于物、无处不在的、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绝对精神.在教育方面,重修白鹿洞书院,订《白鹿洞书院学规》,修复岳麓书院,从政之余,执教达50年.提出"明人伦"的教育和学习的目的,重视儿童教育、大学教育,还提出了适时地启发、教人有序等教学方法和原则.他的学生将其读书方法归结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

  朱熹编著的《蒙童须知》、《小学》、《近思录》等在宋末成为封建学校的教科书.奠定理学基础的著作有《西铭解义》、《论语集注》等.

  【陆九渊】(1139-1193)

  南宋思想家、教育学家.

  肯定"理"是永恒不变的封建道德,主张唯心主义.提出"明理、立心、做人"的教育目的,还提出"切己自反,改过迁善"的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以道德教育和修养为唯一的教育内容,坚持了儒家教育的传统精神.主张教学中要依照自立自得、注重心教、优游读书、致疑切思的原则.

  著有《象山全集》.

  【柳宗元】(773-819)

  唐代中期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学家.

  柳宗元一生重视教育,认为君子不是天生的,强调后天学习,提倡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他的师生观具有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柳宗元多次对当时腐败的教

2020-04-30 23:29:3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