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论文】-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陈亚瑞的问题

  【比较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论文】

  比较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论文

1回答
2020-05-02 10:3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金凤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继而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

  相同点:①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②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③影响:两国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不同点:结果不同,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洋务运动失败,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发展成为亚洲强国.

  结果不同的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②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而洋务派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

  ▲19世纪后半期中日两国历史发展比较

  19世纪中期的中日两国,可以说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社会状况基本相似,同样是封建专制国家;经济基础相似,同样是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民族命运相同,都遭受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甚至都进行了学习西方的“新政”.但结果完全不同,一个是国力、经济力量全面上升,基本上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化,而另一个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过程分析:面临政治、经济、民族危机,日本通过武装倒幕建立了一个以新兴资产阶级、新兴地主、中下级武士为基础的明治政府,并于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通过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工商业和文明开化.19世纪晚期的日本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20世纪初,最终废除了与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改革历程非常艰难:中国改革的主体是顽固的清王朝,与当时并行的社会群众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等)形成敌对关系;改革内容主要着眼于军事、经济等方面,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层面上认识肤浅,即便是后来的戊戌变法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缺陷;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社会发展、国际地位变化急剧转折的关键.

  原因分析:首先在政治方面.两国虽然都是封建国家,但日本在政治制度上相似于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的欧洲,封建领主制是日本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却异常顽固与强大.其次在经济方面.日本的工商业发展相对强大,特别是在农村,因而在社会阶级分化方面日本更具优势,如封建营垒中出现了一些大名的分化、新兴地主的出现等.另外在领导力量上.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者.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的洋务派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同样在国际环境方面.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西方还处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同时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改革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一直是西方侵略的重点,戊戌变法时,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进一步加紧了对东方国家的控制和侵略,国际环境对中国很不利.

  很小的时候就听长辈们口头传说,日本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支系,说是秦始皇派徐福带领500童男童女到东方采长生不老药,徐福没有完成任务不敢回朝,流浪在那儿,逐渐繁衍成日本民族,后成为日本国.父辈们讲完这个传说的时候,往往还要拈着胡须,自豪地说:算起来,日本人还是我们的儿子呢.

  这个传说,无稽可查,《史记》上也只有寥寥几句记载“徐福东渡之事”.不过,唐代佛学大师鉴真东渡,很多史书都有记载.

  日本和中国同系亚洲人种,特别是在文化方面和中国一脉相承,这都是唐代鉴真和尚传播过去的,这点日本人也不否认,他们也承认自己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支系.

  19世纪中期,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天皇、将军、大名(诸侯)、武士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这和中国十分相象).占全国80%的人口是农民,是封建地主压迫的对象,农民的生活极其困苦.从18世纪后半期,爆发了有名的大盐平八郎领导的大阪平民起义,所谓“一片叶可知天下秋”,此次起义,显示了幕府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

  853年,美国海军抵达日本,开空炮示威,向幕府提出缔约通商.日本同美国签定了《日美亲和条约》,1858年又缔结《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同时,俄、荷、英、法也迫使日本缔结同样的条约.西方的大炮打开了日本的港口,同时,日本社会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866年的市民暴动,倒幕首领吉田松荫发出了:“不思国患,不顾国辱,不奉天敕,将军之罪天地不容,神人皆愤.”他认为,“只有那些不再为封建主效力的浪人、爱国的豪农富商和粗食陋衣的农民等出身卑贱者,即被称为草莽的人们,才能献身于救国斗争”.市民暴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逐渐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唯独只有日本没有变成殖民地,并由于明治维新的成功,顺利的踏上近代化的改革之路.日本的逐渐强盛,首先,表现在他们尽快结束了幕府封建统治,积极接受文明开化,他们没有强烈的文化优越感,重视教育的发展.

  “明治维新”初年,一个旅日德国医生贝立兹,对当时日本明治政府的改革评论说:“我们欧洲经过五百年才达到的文化发展,日本国民只需要十年就达到了.这是文化革命,而不是文化发展.”日本学者桑原武夫更精辟地指出:明治维新是个文化革命,而其成功的要因在於民众高度的读写能力.其次,是日本社会结构的剧变,大力整顿社秩序:封建世袭制的废除;“贱民废止令”;“娼妓解放令”与富国强兵;禁止各种人身买卖.特别是日本废除人身买卖以后,拉丁美洲等国转而从清朝引进大量苦力.当时,在秘鲁的华人达十余万人.至今在拉丁美洲,“中国人”一词仍为对黄种人的轻蔑称呼.

  同系亚洲人种的中国,当时的国力远远超过了日本,西方的大炮虽然也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但是却没有震醒沉睡的国人.虽然,李鸿章也看到了西方强盛,积极兴办水师学堂,提出了“富国强兵”的口号,但是洋务运动是封建主义末期以自强为目的、以统治阶层内部自救为手段的运动.李鸿章所从事的改革是紧紧围绕在“皇权”制度下进行的,从根本上动摇不了封建统治,因此,洋务运动不能取得根本上的进步.

  日本的强盛,也滋长了他们的扩张侵略的野心.甲午海战,中国人与日本人的较量,以中国失败而告终,这本来应该使清政府觉醒,可是由于“皇权专制”的桎梏,不可能像日本那样从根本上进行变革.梁启超一针见血地说:时言富强者知有兵事,不知有民事;知有外交,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不知有国务.梁启超从根本上指出了李鸿章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指出,“据国际工会组织报告分析,直到1820年,中国的人均产值仍居世界首位.这说明,当时的中国经济并不弱,而且18世纪欧美各国内战很多,而中国还算比较稳定的.并不是落后挨打,而是体制腐败造成甲午海战的失败.”当时,海陆军内部的腐败就是重

2020-05-02 10:31:2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