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你”有哪些?-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安新军的问题

  古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你”有哪些?

  古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你”有哪些?

1回答
2020-05-02 14:3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孟昭亮

  (一)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卬(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卬”,多用在《诗经》中,“台”多用在《尚书》里,后代都不使用了.例如:

  ?①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②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楚辞·涉江》)

  ?③余不能治余县.(《左传·昭公三年》)

  ?④予既烹而食之.(《孟子·万章上》)

  ?⑤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⑥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尚书·汤誓》)

  ?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邶风·匏有苦叶》)

  ?由于出现时代、方言以及使用习惯的差别,第一人称代词在使用上有同有异.

  1、从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看,“我”、“余”、“予”通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吾”通常作主语、定语和前置宾语,“卬”作主语、宾语,“朕”作主语、定语.但也有例外,如:

  ①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尚书·盘庚上》)

  ?②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庄子·田子方》)

  ?例①中的“朕”作宾语,例②中的“吾”作宾语.

  2、从单复数形式看,除“我”、“吾”既可表单数又可表复数外,其余一般用于单数.

  3、吾、我区别何在?

  A.头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胡适的《吾我》篇.他认为这是一种格的表现.所举的例子是“今者吾丧我”.他主张“吾”字是用到主格跟领格的形式,“我”字是用到受事格的形式.

  B.俞敏《汉藏虚字比较研究》.他认为:西周人的铜器里,所有自称的字除了“朕”、“余”,就光有一个“我”字,连一个“吾”字也没有.《诗》、《书》两经里可以说简直没有“吾”字.“吾”跟“我”的区别纯粹是一个声音的问题.“吾”向来不用到语丛的尾巴上,“我”可以,比方“非我也”;凡是对比重念的地方,全用“我”.

  谦称:

  ?另外,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称其名.例如:

  ①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自称低贱的身份.例如:

  ?①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史记·孝文本纪》)

  ?②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妾”本是“女奴隶”,“牛马走”指“像走马一样被役使的仆人”,所以均是谦称.

  3、自称不德卑贱之词.例如:

  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左传·僖公四年》)

  ?②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寡人”、“不谷”,古人多认为是恶称.《老子四十二章》云:“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注意:

  谦称词都是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虽相当于相应的第一人称代词,但在语法功能上又有不同,譬如,它不受代词宾语前置这一规律的制约.

2020-05-02 14:39:1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