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常用字词及解释-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刘松鹏的问题

  古汉语常用字词及解释

  古汉语常用字词及解释

1回答
2020-05-02 04:5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邵金鑫

  “之”的所有用法:

  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

  ③“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

  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

  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笔者以为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

  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

  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

  “而”的用法

  一、连词:表七种关系

  1、表承接关系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2、表因果关系:因而

  ①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3、表示转换关系:可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表并列关系,并列的成分必须词性和结构相同.

  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5、表递进关系:而且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大王.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假设关系:如果、假使

  ①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冯婉贞》:

  诸位如果有(拯救我村)之意,看我的马头(听我命令)就可以了.

  ②以大王之威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立奉璧来.《廉蔺列传》

  7、表状语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呼呵着给你吃,走路的人不能接受.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晚上果然他们家丢了许多财物.

  二、语气副词:就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后序》:

  死就死了,可是境界危险恶劣,层层交错出现,不是世人所能忍受的.

  三、副词:尚且、都

  ①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问说》:

  而以是为非的人,虽然有与他修身养心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可以得到有益的善事,求他使自己屈尊一下都不可能.

  ②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孟子·万章下》:千辆兵车的国君,寻求与他结友都不可能啊.

  四、副词:乃

  ①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礼记》:孔子从泰山旁边经过,有一个妇人在墓旁哭得很伤心.夫子扶着车前横木听着哭声,让子路去问那个妇人,说:“您这样哭,很像有很多忧愁似的?”(妇人)乃说:“是.”

  五、指代副词:怎么

  ①况操自来送死,而可迎之邪?《赤壁之战》:何况曹操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投降他呢?

  六、副词、形容词词尾,无义

  ①铤而走险.《左传》:无路可走采取冒险行动.

  七、连词,相当于“以”连接上、下、往、来等字.

  ①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问说》:三代(夏、商、周)以下,有学习,无求问.

  ②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孟子》:自孔子以来,到现在一百多年了.

  八、祈使语气词:同“耳”,吧、呵

  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2020-05-02 04:56:3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