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桃花涧修禊诗序宋濂浦江县北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桃花涧修禊诗序
宋濂
浦江县北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自川导水为蛇行势,前出石坛下,锵锵作环佩鸣。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
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①中。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②,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皆一一可画。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③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
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选读》)【注】:①髹(xiū)觞:漆制的酒杯。②觚(gū)翰:指纸笔。觚,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简。翰,毛笔。③溱、洧(zhēn wěi):溱水和洧水,郑国的两条水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又六七步,奇石怒出。 怒:突起
B.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 属:写作
C.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 法:效法
D.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勖:勉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A.①桃花涧水出焉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①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①执兰草以祓除不祥 ②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D.①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第二段文字略述了入山沿涧探幽寻胜的过程,并点明了桃花涧得名的由来,还生动而形 象地描写了桃花涧四周的景象。
B.作者绘声绘色地细述详陈桃花涧的四周山水,为桃花涧的修禊雅集布设了一个赏心悦目、优雅秀丽的自然背景,也是作者“情与境适”的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是情与景的和谐交融。
C.第三段对赋诗人构思诗篇时的种种情态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即各具特点又相映成趣,与桃花涧的自然景致融合为一幅优雅、快乐、和谐、美好的画面,人情物态各尽其妙。
D.作者对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流露出来的修短随化的思想表达了同感,传达了对投入大自然、修养情操、提高精神境界的人生追求的肯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译文:___。
②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
译文:___。
③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译文: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