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末勤学王嘉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②,负笈③从师,不惧险阻。-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孙涛的问题

  任末勤学王嘉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②,负笈③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④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⑤,削荆⑥为笔,刻树汁为

  任末勤学

  王嘉

  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②,负笈③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或④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⑤,削荆⑥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⑦麻蒿⑧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⑨悦⑩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⑪之。临终诫曰:“夫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注释】①.任末:字叔本,东汉新繁(今属成都市新都县)人。②常师:固定的老师。③笈(jí):书箱。④或:有时。⑤庵:茅草屋。⑥荆:荆条。⑦缚:绑。 ⑧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⑨门徒:指一同求学的人。⑩悦:敬佩。⑪交换。⑫句首语气词。

  (1)请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负笈从师___ ②依林木之下___ ③题其衣裳___ ④临终诫___曰

  (2)请你用四条斜线“/”为下面这句话断句。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3)翻译下列句子。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4)作者王嘉用四字成语___比喻不学习的严重后果,让我们联想到王安石用___四个字交代神童方仲永不学习的悲剧结局;但如果勤于学习,也会出现像宋濂“故余虽愚,___”,的可喜转变。

  (5)王嘉在求学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这么做?

1回答
2020-05-02 23:3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雷晓全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背着书籍跟从老师学习.负:背负、背;

  ②有时依靠在树木的下面.依:依傍;

  ③便把它写在衣服上.题:写、题写;

  ④临终时告诫后人说.诫:告诫.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虽”连词,其前断句;“不学”与“好学”结构对称,“不学”前断句;“虽存”单独成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故断句为: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句子翻译为:一个人热爱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每:常;而:相当于“若”,如果;以:凭借.句子翻译为: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借什么获得成功(成就)呢?”

  (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可知第一处空格为“行尸走肉”;第二个空格需回忆《伤仲永》的有关内容,相关的句子为“泯然众人”、第三空相当于名句默写,为“卒获有所闻”,注意字形的书写.

  (5)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困难一:“学无常师”,应对的方法“负笈从师,不惧险阻”;困难二:家贫没有学习的用具,应对的方法“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人而不学,则何以成”“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他认为学习对于人很重要,只有学习才能取得成功,人生才有意义.

  答案:

  (1)①负:背负、背;②依:依傍;③题:写、题写;④诫:告诫.

  (2)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3)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借什么获得成功(成就)呢?”

  (4)行尸走肉、泯然众人、卒获有所闻

  (5)困难一:“学无常师”,应对的方法“负笈从师,不惧险阻”;

  困难二:家贫没有学习的用具,应对的方法“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原因:他认为学习对于人很重要,只有学习才能取得成功,人生才有意义.

2020-05-02 23:31:2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