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之”‘盖’在文言文中的解释!比如常规用法什么的-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傅惠的问题

  求“之”‘盖’在文言文中的解释!比如常规用法什么的

  求“之”‘盖’在文言文中的解释!

  比如常规用法什么的

1回答
2020-05-03 01:2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崔占忠

  盖

  ⑴遮日挡雨的用具.例: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盖:这里指车盖)③今已亭亭如盖矣.④风则袭裘,雨则御盖.(盖:这里指伞.)

  ⑵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例:①盖以诱敌.(这里有“原来”的意思.)②盖借寨墙为蔽也.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④盖追先帝这殊遇.⑤盖音谬也.(盖:这里含“大概是由于”的意思.)⑥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⑦盖失强援.⑧盖以此得名也.⑨盖自怨生也.⑩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⑶遮盖,掩盖.例: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②枝枝相覆盖.③合盖隆起.(盖:盖住)④覆盖周密无际.

  ⑷大概,大约.例:①斯二者盖皆有之.(盖:这里有“想来是”的意思.)②盖五六百人也.③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④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⑸发语词.例: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④盖进乎技矣.⑤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⑹胜过,超过.例:英才盖世.

  ⑺通“盍”,何.例:技盖至此乎?(盖:这里可译作“怎么”.)

  ⑻通“盍”,何不.例:盖亦反其本矣.(亦:这里是用以加强反问语气的助词.)

  .【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2020-05-03 01:24:2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