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解释(会什么就写什么)越多越好先写古文再写翻译/重点字-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马志坚的问题

  文言文解释(会什么就写什么)越多越好先写古文再写翻译/重点字/一词多译/表达感情

  文言文解释(会什么就写什么)越多越好

  先写古文再写翻译/重点字/一词多译/表达感情

1回答
2020-05-02 12:4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蒋清平

  (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如:①其如土石何?

  ②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③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

  例如: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何如”,相当于“怎样”“哪个”.

  “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史记·张释之列传》)

  ——“陛下以降侯周勃是个怎样的人?”皇上说:“忠厚长者.”

  又如: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愿》)

  ——因此问明帝:“长安与太阳哪个远?”

  “乎哉”,如侧重“乎”,则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侧重“哉”,则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比如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吗?

  董生勉乎哉!(韩愈《送董邵南序》)

  ——董生自勉啊!

  “何……为”,表疑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呢”.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史记·孙吴列传》)

  ——有人说:“你儿子,只是个小兵,但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疽脓,你为什么哭呢?”

  (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孰若…………何若……

  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

  例如: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③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④救赵孰与勿救?

  (三)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1、不亦……乎?

  可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吗?”

  例如: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今吾之优越,犹人只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

  2、何(以)……为?何……焉为?

  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

  例如:①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何……之有

  可译为:“有……呢?”

  例如: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②夫晋,何厌之有?

  4、何有

  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舍不得”“有什么关系”.

  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5、“无乃……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不是……吗”.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难道不是该怪罪你吗?

  6、“如之何”“奈何”,相当于“怎么”.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

  ——君子服役去了,教我怎么不想他?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平民不怕死,怎么用死来威吓他们?

  7、“得非……与”“岂非……与”,表反反问,相当于“难道不是……吗”?

  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

  ——难道不是强盛的诸侯,好像尾巴太大不便随意支配似的过错吗?

  (四)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

  1、何其……

  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

  例如:①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

  ②赐,汝来何其晚也?

  2、何……之……

  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

  例如:①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实也?

  ②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

  3、“焉哉”,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吧”,“焉”不起作用.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过去了的事不去想,也就算了吧!

  (五)表示强调的习惯说法

  1、唯(惟)……为……

  可译为“只”“只有”“惟独”.

  例如:①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②唯谨慎为得久.

  2、唯(惟)……所……

  可译为“任凭……”“随便……”.

  例如:①臣有三剑,唯王所用.

  ②太祖常赐良,唯其所择.

  (六)表示假设的习惯说法

  有……于此(斯)

  翻译时只需在有关句子前加一“假设”“假如”之类的词语即可.

  例如: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若其”相当于“假如”.

  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甚.(《晋书·周浚传》)

  ——现在违背命令,打了胜仗也不算什么;假如没有胜利,罪过就太大了.

  (七)表示指代的习惯说法

  1、有所无所何所(安所、奚所)

  可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所……的”“是什么”.

  例如: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②女亦无所思.

  ③二者可容,何所不容?

  ④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2、有以无以(有所以无所以)

  可译为“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

  例如:①项王未有以应.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无以……为

  可译为“没有必要用(要)……”.

  例如: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4、“之类”“之属”,相当于“这一类”.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020-05-02 12:49:1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