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高考帝”都有哪些学习方法?(能汇总一下吗)
谁能汇总一下。。
传说中的“高考帝”都有哪些学习方法?(能汇总一下吗)
谁能汇总一下。。
声明: 如果你不是一个能坚持的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充满成功欲的人,如果你是一 个甘愿平庸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怎么都振作不起来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很厌恶 学习的人,那后面的内容不必看了,什么方法都救不了你(所以后面的内容我 假设你不是这样的人)。 切记切记,一颗慵懒的大脑,一个懒散的生活习惯是绝对不可能做出让别人 惊叹的成果! 与其机械的拼时间战,不如在短暂的时间内,让自己大脑高速运转起来,精 神振奋起来,目标明确起来,好胜心点燃起来,让之前的挫败感不再,让高三 的沉闷不再,让高考的压力不再,让之前课业的负担不再,让我们的梦在六月 翱翔! 流星,因为短暂而美丽,划过黑寂的夜空,释放出那一闪而逝的光芒,虽然 微弱,但却没有人能无视它的存在。人生如同流星,充满了精彩与传奇,如同 一支美丽的传说,究竟是否会象流星那样短暂,别人决定不了,上天也决定不 了,只有自己来掌握。如果愿意,流星也可以变成永恒。 —— —— ————谢文东 人生当如流星,让自己成为考场上的一束流星吧! 前言 从那个帖子开始,虽然我一直没说明,但我真正用意是引导大家进入一种自由学习的状态,比如开头说的“藐视老师、打破权威”以及各种各样的老师会比较反对的技巧(有些很灵活的老师绝不会反对),其实都是为了打破很大一部分同学原来的思维定势,当然,肯定会引来很多质疑。 学习、一定要跟着老师走? 作业、一定要做或者全做?课、一定要听? 其实、当你真正理解什么是自由的学习,这些问题你便有了自己的回答。 目前为止(注意、是目前为止),你学习是为了什么?高考! 山东虽然实行素质教育、但在录取时,却仍然只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确实让人心寒。素质教育尚且如此,其他仍然实行应试教育的省份呢?我一些大学同学,高三学校晚上加班到十一点的也有很多,可见高考真是害人不浅。 不过,说实话,很多同学学习都是在做无用功,成绩不见长进,努力却不见收获慢慢也就失去奋斗的动力。。。 这篇文章、并不具体提出怎样的学习方法,而是偏重于学习方法的原理,以及对以前我说的争议性较大并且很多同学没有正确理解的方法做出解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啊! 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需要的是什么?方法仅仅是一方面,再好的方法,没有自身素质的支撑,绝难成功。自身素质其中决定因素便是灵活的思维(相对于定势的思维而不是指聪不聪明,大家智商都一样、除非是弱智,但是显然、弱智是不会来这里)以及长久的成功的愿望。 之前,我以为,大多能理解我说的意思,但是后来发现明显大多不能理解我的意思,这 当然于我的表述有关,但是、要用多少字才能让大部分同学理解我的意思呢??而且有些东 西确实难以言传、比如“什么是自由的学习”、诚言我也只能用一些例子以期待大家能自己体 会到我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篇文章、我尽量用一些原理让大家理解更多的原理,从而最终明白什么是自由的学习。 正文 一、考纲! 把考纲放在第一个讲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夸张的打个比方,如果考纲对数列不做要求了、 那如果你还继续攻数列的话、岂不是做无用功? 当时很多人质疑、说还剩几天就高考了,这方法又有何用? 我说,这十天、如果是我、我能提高一百分。就算明天上午高考、那我还有今天一上午、 下午、晚上的时间来准备考试、足以! 以我期末考为例子来说明怎么突击,,说明考纲的核心地位。 大学里有些科目有些人纯粹是靠临时突击来应对的。平时因为要学专业外或者由于一些活动等等的原因、我不少科目(比如高数、物理)平时没学过多少。不过一般考试前都有一天左右的空闲时间!这一天、足以让一个会学习的人而且会考试的人完美应对一场大学期末考!(我不是在教大家学坏哈。。。我只是用这个例子来阐述考纲的重要性。。。) 当然、前提是这本书起码得会三分之一吧?如果一页都没看过书、一窍不通的话、难度就太大了,那一天不够~ 上午、 首先、用各种关系弄到几份这科目前几年的期末考试题(相当于高考考纲、或者本省高考题!) 然后看课本目录、对比着考题把考点勾出来,然后再翻看另一张考题、继续勾考点,直到把卷子都弄完(一般这卷子很难弄、也就两三张)。这样下来,便很清楚的知道了要考什么。 然后用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集中看考点对应的内容,这三个小时达不到对所有考点熟烂于心,只能是对所有考点(一般也就二十多个)有个大致的认识。看完之后、便知道了哪里难哪里易。 然后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做相关考点对应的课后习题,难的多做、简单的考点少做。打个比方、如果十个考点的话、做个15道题目就够了,难的两道、简单的一道。 这一小时结束后、可以说你会对考试内容、难度、重点等核心要素有了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时候也该吃饭了、叫外卖....等外卖、吃饭、午睡(其实是闭目养神、大脑依然在思考、毕竟时间有限嘛)加起来大概一个半小时吧,这段时间把之前整理的各个考点对应的核心公式多瞄几眼、同时联想做的课后习题里面与之相对应的题目。 下午两点。 通过上午的看考点、做课后习题、记忆公式,便有了应对这场考试的基本能力,但、真正的考题是什么样、难度如何心里还没底(毕竟刚开始看考卷只是为了知道考什么、毕竟几个小时前还没多少知识基础呢、怎么能看出题目的深浅呢?),所以下午就要利用好手里的卷子了! 大学一般科目正常考试时间是2小时、但明显没那么充足的时间来完美的模拟考试了,所以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做第一套卷子,这时候的水平,能解出三分之二左右的考题,剩下的难题、放弃(这是突击、不是平时训练),然后用半小时的时间核对答案、把未解出的题弄透彻。 下午四点。 通过做考题、对考试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考试有了个整体的感知,这时候是时候根据自己对这一科目考题的猜测、理解再回顾课本了,强化自己的不足,集中攻克一些难点。这一遍看书要有轻重、有选择,而且要很细致,对于必考的或者很可能出压轴题的考点开始尝试着做难度较大的习题。弄完之后、该吃饭了,继续外卖...同时继续熟悉公式。 晚上七点、拿出第二张卷子,真正的模拟考试!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全局观、全局观、全局观、全局观!也就是我之前反复强调的不管时间多么短、你务必要用任何方法在考试前有了成竹在胸的感觉! 这种感觉可以来源于你完成了自己的既定任务(甚至你只完成了我所说的第二步、也可以说是一种程度的完成了任务、因为你大概了解了有什么知识、会考什么,而不是像开始时那样什么都不知道。 明白我这个意思吗?这种感觉、考试前的最后时刻、必须找到!),也可 以来源于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的成功,也可以来源于对知识的总体把握等等。 晚上九点半、回归课本、考纲,将所有考点简略的在脑中一一闪现,有助于找到“那种感觉”。 然后、第二天、信心满满的去考试
正文 一、考纲! 把考纲放在第一个讲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夸张的打个比方,如果考纲对数列不做要求了、 那如果你还继续攻数列的话、岂不是做无用功? 当时很多人质疑、说还剩几天就高考了,这方法又有何用? 我说,这十天、如果是我、我能提高一百分。就算明天上午高考、那我还有今天一上午、 下午、晚上的时间来准备考试、足以! 以我期末考为例子来说明怎么突击,,说明考纲的核心地位。 大学里有些科目有些人纯粹是靠临时突击来应对的。平时因为要学专业外或者由于一些活 动等等的原因、我不少科目(比如高数、物理)平时没学过多少。不过一般考试前都有一天 左右的空闲时间! 这一天、足以让一个会学习的人而且会考试的人完美应对一场大学期末考!(我不是在教大家学坏哈。。。我只是用这个例子来阐述考纲的重要性。。。) 当然、前提是这本书起码得会三分之一吧?如果一页都没看过书、一窍不通的话、难度就 太大了,那一天不够~。 上午。 首先、用各种关系弄到几份这科目前几年的期末考试题(相当于高考考纲、或者本省高考 题!) 然后看课本目录、对比着考题把考点勾出来,然后再翻看另一张考题、继续勾考点,直到 把卷子都弄完(一般这卷子很难弄、也就两三张)。这样下来,便很清楚的知道了要考什么。 然后用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集中看考点对应的内容,这三个小时达不到对所有考点熟烂于心,只能是对所有考点(一般也就二十多个)有个大致的认识。看完之后、便知道了哪里难 哪里易。 然后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做相关考点对应的课后习题,难的多做、简单的考点少做。打 个比方、如果十个考点的话、做个15道题目就够了,难的两道、简单的一道。 这一小时结束后、可以说你会对考试内容、难度、重点等核心要素有了个比较清晰的认 识。这时候也该吃饭了、叫外卖.... 等外卖、吃饭、午睡(其实是闭目养神、大脑依然在思考、毕竟时间有限嘛)加起来大 概一个半小时吧,这段时间把之前整理的各个考点对应的核心公式多瞄几眼、同时联想做的 课后习题里面与之相对应的题目。 下午两点。 通过上午的看考点、做课后习题、记忆公式,便有了应对这场考试的基本能力,但、真 正的考题是什么样、难度如何心里还没底(毕竟刚开始看考卷只是为了知道考什么、毕竟几 个小时前还没多少知识基础呢、怎么能看出题目的深浅呢?),所以下午就要利用好手里的 卷子了! 大学一般科目正常考试时间是2小时、但明显没那么充足的时间来完美的模拟考试了, 所以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做第一套卷子,这时候的水平,能解出三分之二左右的考题,剩下 的难题、放弃(这是突击、不是平时训练),然后用半小时的时间核对答案、把未解出的题 弄透彻。 下午四点。 通过做考题、对考试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考试有了个整体的感知,这时候是时候根据自 己对这一科目考题的猜测、理解再回顾课本了,强化自己的不足,集中攻克一些难点。这一 遍看书要有轻重、有选择,而且要很细致,对于必考的或者很可能出压轴题的考点开始尝试 着做难度较大的习题。弄完之后、该吃饭了,继续外卖...同时继续熟悉公式。 晚上七点、拿出第二张卷子,真正的模拟考试!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全局观、全局观、全局观、全局观!也就是我之前反复强调的不 管时间多么短、你务必要用任何方法在考试前有了成竹在胸的感觉! 这种感觉可以来源于你完成了自己的既定任务(甚至你只完成了我所说的第二步、也可以 说是一种程度的完成了任务、因为你大概了解了有什么知识、会考什么,而不是像开始时那 样什么都不知道。 明白我这个意思吗?这种感觉、考试前的最后时刻、必须找到!),也可 以来源于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的成功,也可以来源于对知识的总体把握等等。 晚上九点半、回归课本、考纲,将所有考点简略的在脑中一一闪现,有助于找到“那种 感觉”。 然后、第二天、信心满满的去考试就行了。 我的高数(上、下)、物理(上、下)、线性代数等等的科目、无一不是用上述方法突击, 结果没有一门低于90的,高数(上)和线性代数都是满分~。 用上面那么多字来将我突击的例子、其实就是为了讲考纲。 通过我的例子、你能体会到考纲的核心地位吗?正是有了前几年期末试题(相当于高考考 纲)的指导,我的复习才能做到轻重适当,有条不紊。 如果没有考纲、那备战高考便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对考点轻重的把握。 对于考纲里面“了解”、“会用”、“掌握”等等的要求等级,你各应该下多大的功夫、研究 透彻到什么地步,自己心里必须有个谱。 对于考纲的讲述、就到这里,如果还是没理解.....那我没辙了。 二、再论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有多重要? 先介绍一下我大概的学习历程。 高一、荒废。(高一同样荒废的童鞋们要看到希望哈、高二不能再废了!) 高二上、觉醒(当时成绩勉强班里前十、580-600左右的分),也开始了寻找一些学习方 法,搜了半天总结出来也只有俩字“基础”! 然后拉一个朋友陪我一起把桌子拉到教室的最后面的角落里、不听课、不做作业,学习 方面唯一做的就是把书特认真的从头看起,不断的在目录和内容之间转换,对课本的核心内 容、难点研究的很透彻。对于基础考点,采取小雨攻势;对于综合难点,进行狂轰乱炸,各 个击破。只要是考点、只要是不顺手的,就硬着头皮做到十分顺手的地步。 当时的执着程度、可以说是到了一个极致,放弃了中间的月考,因为当时心里很清楚, 还有一些东西没弄好。也就是说、我前面所说的“那种感觉”还没找到。其实我从几个星期 前便决定放弃这次的月考,目标直指下个月的全校通考! PS:当时这么固执是因为我无路可退,当时做出了承诺、对于一个在班里前十都 站不住脚的小菜来说、状元可以说是痴心妄想,所以我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不背水一战、 拿出极大的决心来改变学习方法、改变学习态度的话,我学习会依然平庸下去。要想脱颖而 出、就要有独树一帜的勇气和魄力!但是、我不建议大家效仿!切记!除非你也没有退路了。 大家还在月考的时候、我却在老师办公室里独自啃着还未完全掌握的难点...一个月后的全校通考。 考试过程中、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舒畅!
声明: 如果你不是一个能坚持的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充满成功欲的人,如果你是一 个甘愿平庸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怎么都振作不起来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很厌恶 学习的人,那后面的内容不必看了,什么方法都救不了你(所以后面的内容我 假设你不是这样的人)。 切记切记,一颗慵懒的大脑,一个懒散的生活习惯是绝对不可能做出让别人 惊叹的成果! 与其机械的拼时间战,不如在短暂的时间内,让自己大脑高速运转起来,精 神振奋起来,目标明确起来,好胜心点燃起来,让之前的挫败感不再,让高三 的沉闷不再,让高考的压力不再,让之前课业的负担不再,让我们的梦在六月 翱翔! 流星,因为短暂而美丽,划过黑寂的夜空,释放出那一闪而逝的光芒,虽然 微弱,但却没有人能无视它的存在。人生如同流星,充满了精彩与传奇,如同 一支美丽的传说,究竟是否会象流星那样短暂,别人决定不了,上天也决定不 了,只有自己来掌握。如果愿意,流星也可以变成永恒。 —— —— ————谢文东 人生当如流星,让自己成为考场上的一束流星吧! 前言 从那个帖子开始,虽然我一直没说明,但我真正用意是引导大家进入一种自由学习的状 态,比如开头说的“藐视老师、打破权威”以及各种各样的老师会比较反对的技巧(有些很灵活的老师绝不会反对),其实都是为了打破很大一部分同学原来的思维定势,当然,肯定会引来很多质疑。 学习、一定要跟着老师走? 作业、一定要做或者全做? 课、一定要听? 其实、当你真正理解什么是自由的学习,这些问题你便有了自己的回答。 目前为止(注意、是目前为止),你学习是为了什么?高考! 山东虽然实行素质教育、但在录取时,却仍然只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确实让人心寒。素 质教育尚且如此,其他仍然实行应试教育的省份呢?我一些大学同学,高三学校晚上加班到 十一点的也有很多,可见高考真是害人不浅。 不过,说实话,很多同学学习都是在做无用功,成绩不见长进,努力却不见收获慢慢也 就失去奋斗的动力。。。 这篇文章、并不具体提出怎样的学习方法,而是偏重于学习方法的原理,以及对以前我 说的争议性较大并且很多同学没有正确理解的方法做出解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啊! 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需要的是什么?方法仅仅是一方面,再好的方法,没有自身素质的 支撑,绝难成功。自身素质其中决定因素便是灵活的思维(相对于定势的思维而不是指聪不 聪明,大家智商都一样、除非是弱智,但是显然、弱智是不会来这里)以及长久的成功的愿 望。 之前,我以为,大多能理解我说的意思,但是后来发现明显大多不能理解我的意思,这 当然于我的表述有关,但是、要用多少字才能让大部分同学理解我的意思呢??而且有些东 西确实难以言传、比如“什么是自由的学习”、诚言我也只能用一些例子以期待大家能自己体 会到我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篇文章、我尽量用一些原理让大家理解更多的原理,从而最终明白什么是自由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