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林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实验器材;数-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雷重梓的问题

  费林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实验器材;数据处理

  费林实验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实验器材;数据处理

1回答
2020-05-02 14:0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何心怡

  配制方法:

  将36.4gCuSO4.5H2O溶于200mL水中,用0.5mL浓硫酸酸化,再用水稀释到500mL待用;取173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71gNaOH固体溶于400mL水中,再稀释到500mL.使用时取等体积两溶液混合.

  医学上用此试剂检验糖尿病.

  使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1: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2: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3:将试管放入盛有50~60摄氏度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4: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及原理不尽相同.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都是检验还原性糖的试剂,二者的使用方法及原理、成分也有区别,下面就从这几种试剂的使用原理、成分及使用方法等方面做一简单总结.

  1.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溶液(斐临试剂中还有酒石酸钾钠)和CuSO4溶液组成,但二者有如下三点不同:

  (1)溶液浓度不同

  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其浓度为0.05g/mL;

  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0.01g/mL.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深蓝色→黄色(CuOH沉淀)→砖红色(沉淀).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皆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络合成紫红色的化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3)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先等体积混合A、B两液,而后立即使用,反应需要加热(有时不加热也反应);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2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CuSO4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2.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

  关于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可用下面的例题引出其异同点:例:你可用什么方法,检验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糖?

  答案:

  方法一:在试管中加入人的尿液0.1mL,加入班氏糖定性试剂1mL,混合均匀后,将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加热煮沸1min~2min,若试管中溶液在加热后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方法二:取少许尿液加水稀释后,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沸水浴加热后,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方法三:取少许尿液加水稀释后,加入少许Cu(OH)2悬浊液(新制)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中含有糖.

  由以上例题可以看出,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都能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上题中检验的是葡萄糖)的存在,二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二者的不同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班氏试剂常用于尿糖的鉴定,其配方与斐林试剂不一样,其配方为:

  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钠和50g无水碳酸钠;

  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

  ③把CuSO4溶液倒入柠檬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2)其反应原理与斐林试剂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应生成酒石酸络铜离子

  酒石酸络铜离子和可溶性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中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作为络合剂,由碳酸钠提供碱性.CuSO4与柠檬酸钠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时生成柠檬酸络铜离子,柠檬酸络铜离子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混合后会因酒石酸有一定的还原性而自发地缓慢产生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比较稳定,实际碱性也不强,不易还原铜离子产生氧化亚铜沉淀,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当然,无论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二价铜与醛基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沉淀,两者反应现象一样,这就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2020-05-02 14:08:2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