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咏素蝶诗》】-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潘传勋的问题

  【诗歌鉴赏《咏素蝶诗》】

  诗歌鉴赏《咏素蝶诗》

1回答
2020-05-04 22:4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苏奎峰

  《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2]素蝶”即是那种没有华丽外表的蝶,它是素的,可以理解为白蝴蝶,质朴而脱俗.素蝶随蜂在翠绿的香草蕙间环绕,为了躲避雀而隐匿在青薇间.和旭日一同起飞,争着飞向天空,忽然大风袭来,只好匆忙踏上回程.经常在繁花、参差不齐的绿叶间飞荡.希望花朵不要凋谢;愿与嘉树长久相依.“蕙”一种香草,象征心芳志杰.“薇”,伯夷采薇,同样喻指高洁的品行.素蝶在这些象征高洁的香草间飞舞,表现了素蝶对高洁的向往.诗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素蝶的清高喻指自己品行高洁.“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实际是诗人宦场沉浮的写照,诗人志向高远堪比旭日,映日争起,渴望一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但有时宦途不顺,因为恃才傲物,不愿屈服,只好归去.全诗格调清新,积极向上,语言精炼,构思奇妙,比喻精当,言语间透露着一代文人刘孝绰的恃才傲物,和超然的才气!素蝶:用隐语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即“诗言志”.素,绘事后素,无形之礼也,诗云“无形之礼,莺啼千里.”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蝶,训诂为‘牒’,“薄者曰牒,厚者曰牍”.“素蝶”两音为全诗的主音,“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如果说“嘉树欲相依”是诗言志的显扬之句,那么这句结尾之句,印证的是“素蝶”主音的隐藏之志.结尾与标题的印证,符合‘一阴一阳谓之道’,也符合结尾之句重阳刚的文法要求,子曰“君子不重结尾之句,武则不威,文则不固.”这可能是写隐语诗重要的文法要求. 诗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素蝶的清高喻指自己品行高洁.“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实际是诗人宦场沉浮的写照,诗人志向高远堪比旭日,映日争起,渴望一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尽管宦途不顺,还是坚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时候会到来. 全诗两段,第一段通过描写邦无道时期,春天的景象只是假象,以素蝶的小心翼翼来告诫自己:邦无道,谨言慎行,候时以动;第二段通过描写邦有道时期,素蝶可以大展宏图,可以“出没花中见,参差cēncī叶际飞”.全诗格调清新,积极向上,语言精炼,构思奇妙,字音牵引之道精当,儒家经典的字器挑选恰到好处,让懂春秋笔法的读者有迹可循,能吸引不懂春秋笔法的读者,努力思考其中隐含的哲学道理.诗语中透露着一代文人刘孝绰遭遇‘邦无道’时,“哀而不伤”的高洁,字音牵引之间,体现出作者超然的才气!当我们对汉语的语音没有了感觉的时候,‘字’就会抹杀‘音’,‘现象’就抹杀了‘真义’,作者的思路发散出去,读者却收不回来.刘孝绰的系辞方法是字音兼顾,所以当时的人,谓之曰‘奇才’;今天的人,仅仅依据字器本身的象征意义来思考问题,只知道口语的记录,从没有“据字锁音、据音索字”的概念,子曰:“道不同,不相与谋.”先贤崇尚的文法,我却总是飘忽在空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汉语声音的美,我却总是不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020-05-04 22:48:1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