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孩子自私怎么办?-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随风而不动的问题

  【挑战】 孩子自私怎么办 ?

  孩子自私怎么办

5回答
2016-05-21 20:1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大黄蜂

  现实生活中,自私的孩子并不少见。自私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所以,从小克服孩子的自私,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为此,爸爸妈妈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不要溺爱孩子 孩子吃独食,不愿与他人分享,是与爸爸妈妈的溺爱密切相关的。很多爸爸妈妈出于对孩子的爱,把好吃的好玩的全让给孩子,孩子偶尔想让爸爸妈妈分享,爸爸妈妈在感动之余却常说:“我们不吃,你自己吃吧。”长此下去就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好吃的、好玩的据为己有。 (2)不能让孩子搞特殊化 在家庭生活中要形成一定的“公平”环境,这无疑对防止孩子滋长“独享”意识有积极的意义。爸爸妈妈还要教育孩子既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知道自己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自己有愿望,别人也一样有愿望,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3)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孩子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爸爸妈妈应该理解孩子这种难以割舍的“痛苦”,让孩子明白,分享其实不是失去,它是一种互利。分享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自己与别人分享了,别人也会回报自己同样的关心与帮助,这样彼此关心、爱护、体贴,大家都会觉得温暖和快乐。 (4)对孩子进行分享行为的训练可以从婴儿期开始 如孩子拿着镜子,爸爸妈妈拿着匙,爸爸妈妈温柔而愉快地递给孩子匙,然后从他手中拿走镜子,通过这样反复地交换,孩子便学会了互惠和信任。 (5)给孩子分享的实践机会 经常让孩子与小朋友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孩子与小朋友们共同活动,共同分享活动的快乐。另外,应常创造孩子为爸爸妈妈服务的机会,如家里买了水果、糕点时,让孩子进行分配,如果孩子分配得合理,就及时表扬强化。 (6)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 爸爸妈妈要做与人分享的模范,经常主动地关心帮助他人,如帮助孤寡老人、给灾区人民捐衣送物等。

2016-05-23 07:18:34
大黄蜂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兄长伴他玩耍,没有弟妹要他照顾,好吃的食物,爸爸妈妈尽着他,图书,玩具,也是他个人所有。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爸爸妈妈不想办法补救,加以引导,只能使他们独占的意识膨胀,自我中心意识加强。加上当今儿童普遍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不会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因而往往就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因此,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建议:“要教育学生心目中有别人。”“我们在教育上首先关心的是要让孩子体会到为母亲、为自己的同学而劳动的自豪感。见到她眼里闪烁着作为人的这种自豪感后,我才能说,现在,这个人身上的人性诞生了。”所以,爸爸妈妈在平时教育孩子时应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例如,孩子出外游戏,爸爸妈妈叮嘱“不要调皮,小心汽车(这是教孩子注意自己)。”“妈妈在家惦记着你(这是教孩子想到妈妈,想到自己的安全和妈妈也有联系)。”经常这样引导孩子想到别人,那么“别人怎么样”就会在他心目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有时为了避免孩子产生独霸和抢先的不良心理,爸爸妈妈应从吃喝小事注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一个孩子在吃喝等日常生活上目无他人,在别的事情上也会只想到自己,不关心他人的。像前面提到的孩子吃独食现象可能许多家庭都会碰到。爸爸妈妈要想纠正孩子的这个毛病,可以先从分食做起,即吃东西时,家庭成员每人都有一份。即使为保证孩子的营养,让他多吃一点,别人少吃一点,也要让他知道,这不是他的特权,别人需要时,也有这种权利。吃饭时,最好全家人一起吃,不可让孩子先上桌挑拣他爱吃的东西。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礼让长辈、礼让小朋友、礼让客人的好习惯。当孩子礼让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只要我们在平时注意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在做事时就会想到别人,孩子的“利他行为”也就会增多。

2016-05-30 00:57:44
用什么马甲好呢

  许多爸爸妈妈会感到不解。其实,从人的发展来看,婴儿期是以自我为中心时期。这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生存本能的反应。2~5岁的儿童正在发展从多种角度、多种立场考虑问题的能力。最初,他们在观察事物和考虑问题的时候,还不能超出他们实际所看到的。他们没有认识到人们从各种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方式在看待同一个事物,他们很少知道别人会有与他不同的情感。因此,儿童在对待事物和他人的时候总是直接地联系自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儿童有天生的利己倾向。在儿童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儿童往往单纯地确定“我即世界”,这种自我中心虽随时间和经历的推移逐渐转向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行为,但儿童仍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公正、正确的意见。于是,儿童衡量外界的标准便是是否有利于他,相应的行为也如此。另一方面是爸爸妈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所造成。其一是面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反复无常、表里不一时,对孩子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缩回自己的小圈子里,结果必然导致自私的产生。其二是过分宠爱,爸爸妈妈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这样使孩子很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一切为自己。这就是爸爸妈妈的过分宠爱助长了孩子的自私。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慢慢认识到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别人的存在,在想到自己的同时,必须要想到别人,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爸爸妈妈的责任是训练儿童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逐步养成利他行为。人类社会是群体生活,它要求人们彼此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关心和帮助。如果一个人总想到自己,就容易发展成为一个自私、吝啬、冷酷残暴的人。

2016-06-03 22:03:27
用什么马甲好呢

  自私是一种不成熟行为。自私的儿童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

2016-05-27 06:03:21
大黄蜂

  有些孩子在家庭中,由于受到爸爸妈妈的过度疼爱,好玩的、好吃的均由孩子一人享用,久而久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认为一切都是我的,慢慢养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不良心理习惯,形成骄横跋扈的性格。如果爸爸妈妈不能及时纠正,这种自私心理会严重妨害孩子成长。

2016-06-05 08:18:1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