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鹧鸪天•兰溪舟中韩淲雨湿西风水面-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韩书芳的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鹧鸪天•兰溪舟中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①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①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注】①滩痕:滩上水纹。

  (1)“橹破滩痕散复圆”是历代传诵的名句,赏析此句。

  (2)结合全诗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其抒发的感慨。

1回答
2020-05-05 01:3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陆皖宁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特别是要结合诗歌思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核心内涵.“橹破滩痕散复圆”句写水,船过滩时,击散了滩上的圆圆的水纹,此为动态描写;船过之后,滩上的水纹又复合为圆形,则滩上又呈静态.动静结合,静中有动,极具情趣.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特别是要结合诗歌的核心思想进行具体把握.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表达作者面对时空变化、世事变迁的泰然、洒脱之情.“一巾华发”则是突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年老力衰,具有潇洒的情怀.

  答案:

  (1)破:船橹打破水纹,写出舟行疾驶,遏浪向前的气势.复:写到船过滩时,击散了圆圆的水纹,船过后水纹符合为圆形,动静结合,极为生动.

  (2)形象:“一巾华发”写出诗中主人公是一位过着隐居生活的老人;“寻浊酒,试吟篇”洒脱随性.

  感慨:五更时钱塘(杭州)还在梦中,一觉醒来才知道,钱塘已经到了眼前;抒发对世事变化迅疾,难以预测的感慨.

  赏析:

  韩淲词多写闲情逸致,此词正是以清幽淡静之笔,写出了闲情逸致之趣.可谓是韩淲的本色之作.

  此词题“兰溪舟中”.兰溪,在浙江中部,今称兰江,是钱塘江上游一段干流之名.再往下,依次称桐江、富春江、钱塘江,流经杭州入海.这条江流山水清绝,自古名闻遐迩.这是首山水词.朗诵这首词,不知不觉中将人带入了空江烟雨境界.朦胧的江面,朦胧的烟雨,还有朦胧的山色.词人之心,融合于大自然之中.读者之心,又何必不是这样呢?山水在词中,全然不是羁旅引役的背景,而是自具自足的境界.视野不妨再放开些.词人境界,从传统的深院绣阕,歌舞楼榭,推向美好的大自然,便焕发出人与自然融合的神理.山水词不多有.这确确实实是韩淲词的独到之处.

  “雨湿西风水面烟.”开篇便引人入于胜境.细雨湿秋风,溪面一片烟.好一幅泼墨空江烟雨图.“一巾华发上溪船.”次句写出自己登舟情景.一巾华发,可知词人此时已届老年.证以戴复古诗句“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又可知词人此时已过隐居生活,其襟抱洒然尘外,对大自然之体会,自格外亲切.上溪船三字,下得兴致盎然.于是,读者仿佛也随了词人登舟溪行.“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此一联,极写乘舟风行水上饱看山色水容的美感逸趣.

  上句写山色.帆迎,船迎往前去,是动态.山色来--还去,山一一迎面而来,又一一掉臂而去,又是动态.动态写山,动中有动,别具情趣.此句与敦煌词《浣溪沙》“看山恰似走来迎”,有异曲同工之妙.下句写水容.橹破滩痕散--复圆.滩痕即滩上水文.溪则有滩,滩则有纹,纹呈圆形.船夫过滩施橹,击散了圆圆的滩痕,船过处,滩痕又一一复为圆形.此句写滩痕亦趣.自其破散以观之,则滩痕为动态.自其复圆以观之,则滩痕呈静态.静态写水,静中有动,又具理趣.与韩淲诗“江中春水波浪肥”(《三月二十七日自抚州往南城县舟行》),同一逸趣.亲切的观察,实在体现出词人与大自然的契合.

  “寻浊酒,试吟篇.”舟中,词人要来家常之酒,乘兴吟起诗篇.“避人鸥鹭更翩翩.”江上,鸥鹭翩翩飞翔,亦无拘无束.此三句,写出人自得其乐,鸟亦自得其乐,真有物我两忘之古意.“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笔二句,一气贯注.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结笔写顺流而下舟行之速,风趣得很.梦境与现境打成一片.此二句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品味起来,又觉韩词婉而李诗豪,似乎又可见到唐诗宋词之诸多异同.读此词,趣味甚多.船到钱塘,词也戛然收尾,留下了满幅的溪行馀韵.

2020-05-05 01:36:11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