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乱”在句中的意思;②看“乱”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乱”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砌,就是台阶.这两句极力写出撩乱情怀的景物,景物写得越突出,情绪就得以更饱满的体现.台阶下落满点点梅花,零乱似雪,落在人身上,拂去一身又来一身,这岂不是诗人愁苦心情的体现吗?旧愁未去,又添新愁,诗人国际即在沦亡之睫,作为一国之君,又想到兄弟长留异乡,怎不叫人心乱如麻,偏这梅花不解人意,撩拨人的无名愁思.
(2)“却如”,正像的意思;“更远更远”是说无论走的多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呢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无论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然后结合整首词的主旨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3)此题要首先答出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着具体的词句分析.由“离恨”如“春草”可得出比喻的修辞手法;由“更行”、更远”、“还生”可得出运用了复叠和层递的表现手法.答题时,可将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答出来即可.
答案:
(1)“乱”有纷繁杂乱的意思.这里说雪落之纷纷扬扬明喻梅落之纷繁杂乱,又以目前梅落之纷繁杂乱暗指当下心绪之烦乱如麻;明写飘零的梅花刚拂去又满身,暗写满怀的离愁想克制却无法阻遏.词人在此通过极富画面感的描写创设了一个情景合一的深婉境界,从而将离人柔肠寸断的内心悲痛既形象又含蓄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令人动容又启人遐思.
(2)杜牧的“恨如春草多”只是一个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它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离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离愁别恨的生长、增多过程,别有新意.这个结句,比喻新颖,化抽象为具体,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有增无减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3)比喻,复叠和层递,“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又用了“更行”、更远”、“还生”三外简短的词句,将复叠和层递等修辞手法交织于一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喻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随着它的“更行列远”,向天涯之尽头,拓开了人的视野和时空的距离.人走得愈远,空间的距离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视野尽处那一片虚化了的,模糊了的空间.词人的满腔离愁别绪,也随之化入了漫漫大气,离情之深,无可言状了.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时空,促人深思联想,与《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