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对不滴鱼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氧是溶于水,这话对么?老师讲-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刘万崧的问题

  这句话对不滴鱼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氧是溶于水,这话对么?老师讲的时候是难溶于水,跟这个有区别么?大虾们呐给我个准确点答案我好回去交差拉大虾们

  这句话对不滴

  鱼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氧是溶于水,这话对么?

  老师讲的时候是难溶于水,跟这个有区别么?

  大虾们呐

  给我个准确点答案我好回去交差拉

  大虾们

1回答
2020-05-04 04:2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钱春华

  这句话当然是不对的.

  在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氧气0.049体积,20℃1标准大气压时,氧气的溶解度是0.031.注意用的是体积,所以换算成质量溶解度的时候肯定是低于0.01的.所以是难溶

  还有就是难溶也习惯被称为不溶

  根据水的溶解度原则,增大溶解度的方法有二:一,降低水温;二,增加大气压.

  下面顺便说说:溶解氧(DissolvedOxygen)是指溶解于水中分子状态的氧,即水中的O2,用DO表示.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溶解氧的一个来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向水体渗入;另一个来源是水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溶解氧随着温度、气压、盐分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说来,温度越高,溶解的盐分越大,水中的溶解氧越低;气压越高,水中的溶解氧越高.溶解氧除了被通常水中硫化物、亚硝酸根、亚铁离子等还原性物质所消耗外,也被水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水中有机物质被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所消耗.所以说溶解氧是水体的资本,是水体自净能力的表示.天然水中溶解氧近于饱和值(9ppm),藻类繁殖旺盛时,溶解氧含量下降.水体受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质污染可使溶解氧降低,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说,水体溶解氧对水中生物如鱼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溶解氧低于4mg/L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对于人类来说,健康的饮用水中溶解氧含量不得小于6mg/L.当溶解氧(DO)消耗速率大于氧气向水体中溶入的速率时,溶解氧的含量可趋近于0,此时厌氧菌得以繁殖,使水体恶化,所以溶解氧大小能够反映出水体受到的污染,特别是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它是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水质的综合指标[2].因此,水体溶解氧含量的测量,对于环境监测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水体溶解氧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原理

  1.1碘量法(GB7489-87)(Iodometric)

  碘量法(等效于国际标准ISO5813-1983)是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基准方法,使用化学检测方法,测量准确度高,是最早用于检测溶解氧的方法.其原理是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生成氢氧化锰沉淀.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

  4MnSO4+8NaOH=4Mn(OH)2↓+4Na2SO4(1)

  2Mn(OH)2+O2=2H2MnO3↓(2)

  2H2MnO3+2Mn(OH)3=2MnMnO3↓+4H2O(3)

  加入浓硫酸使已化合的溶解氧(以MnMnO3的形式存在)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

  4KI+2H2SO4=4HI+2K2SO4(4)

  2MnMnO3+4H2SO4+HI=4MnSO4+2I2+6H2O(5)

  再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放出的碘,来计算溶解氧的含量[3],化学方程式为:

  2Na2S2O3+I2=Na2S4O6+4NaI(6)

  设V为Na2S2O3溶液的用量(mL),M为Na2S2O3的浓度(mol/L),a为滴定时所取水样体积(mL),DO可按下式计算[2]:

  DO(mol/L)=(7)

  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溶解氧浓度大于0.2mg/L和小于氧的饱和度两倍(约20mg/L)的水样.当水中可能含有亚硝酸盐、铁离子、游离氯时,可能会对测定产生干扰,此时应采用碘量法的修正法.具体作法是在加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固定水样的时候,加入NaN3溶液,或配成碱性碘化钾-叠氮化钠溶液加于水样中,Fe3+较高时,加入KF络合掩敝.碘量法适用于水源水,地面水等清洁水.碘量法是一种传统的溶解氧测量方法,测量准确度高且准确性好,其测量不确定度为0.19mg/L[4].但该法是一种纯化学检测方法,耗时长,程序繁琐,无法满足在线测量的要求[5].同时易氧化的有机物,如丹宁酸、腐植酸和木质素等会对测定产生干扰.可氧化的硫的化合物,如硫化物硫脲,也如同易于消耗氧的呼吸系统那样产生干扰.当含有这类物质时,宜采用电化学探头法[6],包括下面将要介绍的电流测定法以及电导测定法等.

  1.2电流测定法(Clark溶氧电极)

  当需要测量受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时必须用修正的碘量法或电流测定法.电流测定法根据分子氧透过薄膜的扩散速率来测定水中溶解氧(DO)的含量.溶氧电极的薄膜只能透过气体,透过气体中的氧气扩散到电解液中,立即在阴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O2+2H2O+4eà4OH-(8)

  在阳极(负极),如银-氯化银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4Ag+4Cl-à4AgCl+4e(9)

  (8)式和(9)式产生的电流与氧气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此电流就可以得到溶解氧(DO)的浓度.

  电流测定法的测量速度比碘量法要快,操作简便,干扰少(不受水样色度、浊度及化学滴定法中干扰物质的影响),而且能够现场自动连续检测,但是由于它的透氧膜和电极比较容易老化,当水样中含藻类、硫化物、碳酸盐、油类等物质时,会使透氧膜堵塞或损坏,需要注意保护和及时更换,又由于它是依靠电极本身在氧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测定氧浓度的特性,测定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所以在测量过程中样品要不停地搅拌,一般速度要求至少为0.3m/s,且需要定期更换电解液,致使它的测量精度和响应时间都受到扩散因素的限制.目前市场上的仪器大多都是属于Clark电极类型,每隔一段时间要活化,透氧膜也要经常更换.张葭冬[7]对膜电极的精密度作了研究,用膜电极法测量溶解氧的标准偏差为0.41mg/L,变异系数5.37%,碘量法测量溶解氧的标准偏差为0.3mg/L,变异系数为4.81%.同碘量法做对比实验时,每个样品测定值绝对误差小于0.21mg/L,相对误差不超过2.77%,两种方法相对误差在-2.52%~2.77%之间.代表产品有美国YSI公司的系列便携式溶解氧测量仪,如YSI58型溶解氧测量仪,该仪器可高质量地完成实验室和野外环境的测试工件,操作简便携带方便.测量范围为0~20mg/L,精度为±0.03mg/L.

  1.3荧光猝灭法

  荧光猝灭法的测定是基于氧分子对荧光物质的猝灭效应原理,根据试样溶液所发生的荧光的强度来测定试样溶液中荧光物质的含量.通过利用光纤传感器来实现光信号的传输,由于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电绝缘性好、无电火花、安全、抗电磁干扰、灵敏度高、便于利用现有光通信技术组成遥测网络等优点,对传统的传感器能起到扩展、提高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能完成传统的传感器很难甚至不能完成的任务,因此非常适合于荧光的传输与检测.从80年代初起,人们已开始了探索应用于氧探头的荧光指示剂的工作.早期曾采用四烷基氨基乙烯为化学发光剂,但由于其在应用中对氧气的响应在12小时内逐渐衰减而很快被淘汰.芘、芘丁酸、氟蒽等

2020-05-04 04:27:4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