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画堂春[宋]秦观落红铺-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梅申信的问题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画堂春[宋]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画 堂 春

  [宋]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1回答
2020-05-04 20:0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韩光明

  (1)解答此题,可根据景物的特点(哀伤、欢乐)来分析感情的内涵.首先指出景物特点,然后指出情与景的关系,再揭示情感的内涵.分析时,可抓住上阙的落红、小雨、杏园、杜鹃等意象,分析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以哀景写哀情,表现作者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此题,可注意抓住“撚花”、“放花”两个关键动作,并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微妙情感.“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细节描写,从“手捻花枝”到“放花无语”极含蓄地写了两个轻微的动作,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敏锐深微的活动.捻着花枝时,是何等爱花的深情,放却花枝时,又是何等惜花的无奈.放花后继之以“无语”,源自于这种深微细致的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伤感,“对斜晖”,表明看着夕阳西下,更增加了伤春无奈之感.

  答案:

  (1)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也可答“动作描写”).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又爱春、伤春(惜春)倒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译文:

  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郎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上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把霞辉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

  赏析: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于春归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单纯锐感的柔情.  

  这首画堂春是写的雨后春天的景色.词的一开头写道:“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读到这句的时候,让人有忍不住的心中一动的感觉,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这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啊,给人一缕伤感,伤感但不痛心.紧接着,作者又进一步描写了雨后的景色“杏园憔悴杜鹃啼”,在这里,作者点明了具体的时间,春暮.杏花谢了,花谢作者只用了憔悴二字,这也正给出了那种内心深处的纤柔和对大自然的怜惜之情.而“无奈春归”四字,正是对上面的一个总结.在发生了这许多以后,作者只用了无奈春归四字来作结.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独捻花枝”,如果说上片是纯静态的描写,是对景色的一个总结的话,那这句就是动态的表现了.独上、独捻,两个独字写出了一种孤单、落寞的身形.这时,当读者都在猜测独捻花枝后是否该折花归去的时候,作者却出人意表的“放花无语对斜晖”,读到这里,不由心中感叹多多.那些所谓的花开堪折当须折、折来喜作新年看等等,所有的折花动作,哪怕是描写的再怎么优美,都是那样的粗鲁不堪,放花无语,这才是秦观啊.于是,在这种氛围下,此恨谁知,虽然这恨字是那样的沉重,这里却显得异常的轻柔.终于知道,因为一句话,再重的字眼也可以变的轻柔啊,因为一个动作,再重的字眼也可以触动人的内心.

  掩卷罢,闭上眼,想着这首词,脑海中似乎涌现出一个优美的画面,那是真正的画,一幅能深及人的内心的画.女郎之笔,原来,最能扣及人的内心的,也正是这女郎之笔.那样的纤弱、柔软,也那样的细腻、敏锐.这就是秦观,得之于内,故不能传的词心.

2020-05-04 20:11:4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