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老人贾大山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陈季香的问题

  莲池老人贾大山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坍塌的山门殿宇间,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云团似的墨绿,气象苍古如古老的诗歌。寺院

  莲池老人

  贾大山 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坍塌的山门殿宇间,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云团似的墨绿,气象苍古如古老的诗歌。寺院西南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

  “喂--不要上去,危险--”

  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

  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

  “老人家,辛苦了。”

  “不辛苦,天天歇着。”

  “今年高寿了?”

  “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谈得很投机。

  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道理,很有趣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

  “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

  “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

  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

  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

  “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究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写“杨莲池之墓”。字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

  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

  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

  “哎呀,白让你破费了!”

  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

  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

  “喂--不要上去,危险--”

  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

  “你的‘坟头’呢?”

  “平了。”

  “怎么又平了?”

  “那也是个挂碍。”

  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摘自《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有删改)(1)小说以寺院的环境描写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按要求简要分析。

  ①交代,引起下文;

  ②渲染环境的,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一个诗意的氛围;

  ③衬托,暗示出莲池老人的独特个性。

  (2)看钟楼的老人先给自己“立坟头”,后又“平坟头”,小说写这两个情节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1回答
2020-05-06 02:3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丁艳军

  (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结合文章内容来看,本文开头的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气氛,为人物出场营造氛围.根据这一理解,将题目中的空缺补充完整即可.

  (2)本题考查人物情感体会.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结合上下文,去理解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杨莲池老人立坟头,用他自己的话说:“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表现他看淡生死.平坟头,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表现出他超脱生死,毫无挂碍,更加专注地工作.

  (3)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语境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可见,“功夫”表义是指老人不同于一般人的视力与听觉.暗指老人对工作的执着专注,尽职尽责.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解答时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选项去分析.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杨莲池老人工作认真,生活俭朴,特别是立坟头与平坟头两件事,表现了他幽默达观,看淡世事的性格.所以C项有错.

  (5)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仿写的基本要求,选择合适内容进行写作.比如:那里有一所中学,宽阔的校园操场里,矗立着几处石雕,几株黄角树,树头上顶着青云似的墨绿绿,色彩浓烈如精美的油画.

  (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本文的叙述有故事性,着力于表现杨莲池老人的工作认真,生活俭朴,看淡生死的性格特征,所以A项有误;B项错在文章有抒情,但是没有议论;“立坟头”和“平坟头”与影响老人工作没有关系,与老人对待生死的态度有关,所以C错;故选DE.

  答案:

  (1)①故事发生的地点②清静美丽③人物形象

  (2)①立坟头:看淡生死,但尚有一丝牵挂.②平坟头:超脱生死,毫无挂碍,更加专注地工作.

  (3)①老人不同于一般人的视力与听觉.②老人对工作的执着专注,尽职尽责.

  (4)C

  (5)例句:那里有一所中学,宽阔的校园操场里,矗立着几处石雕,几株黄角树,树头上顶着青云似的墨绿绿,色彩浓烈如精美的油画.

  (6)DE

2020-05-06 02:39:2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