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付连续的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摘自列宁《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材料二  1952年,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比预想的顺利得多,朝鲜战争大局已定,中央决定加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在陈云领导下,中财委开始第二次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计划主要包括《关于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以及钢铁、有色金属、机器、汽车、船舶、电器、化学、建筑材料、电力、煤矿、石油、纺织、轻工业、交通、邮电等发展计划。5年基本建设计划投资505亿元,拟请苏联援助我国工业建设项目91个。

  --摘自新华网《新中国理财专家陈云与“一五六项工程”建设》材料三  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实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时期中国“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的重大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1回答
2020-05-10 05:4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何靖华

  (1)实质:根据材料一中的“1921年开春以来”可知“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新经济政策,其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是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政策:由“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可知是新经济政策.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第一小问,“中央决定加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表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形成,“钢铁、有色金属、机器、汽车、船舶、电器、化学、建筑材料、电力、煤矿、石油、纺织、轻工业、交通、邮电等发展计划”表明以重工业为重点,“拟请苏联援助我国工业建设项目91个”表明苏联援助;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形式基本好转;政权得到巩固;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政策:新经济政策.

  实质: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特点: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形成;以重工业为重点;苏联援助.

  背景:国民经济形式基本好转;政权得到巩固;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3)举措: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认识:要从国情出发;依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020-05-10 05:47:2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