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震川文钞》序(清)张士元-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陈世福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震川文钞》序(清)张士元《震川文集》有昆山本、常熟本,皆不全,且为后人所涂乙,颇改旧观。最后其曾孙庄出所藏钞本,商订于虞山①而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震川文钞》序 (清)张士元 《震川文集》有昆山本、常熟本,皆不全,且为后人所涂乙,颇改旧观。最后其曾孙庄出所藏钞本,商订于虞山①而刻之。虽亦不免移篇改字之误,然赖有此刻,人始得见其大全。

  余生平颇嗜熙甫文,独病其集中间有应酬率易之作,不适于读也。因手录其尤可法者若干首,即用熙甫读《史记》之法读之,稍稍加评注焉。

  盖古今文章,自汉氏以来,至唐之韩、柳始备其格,至宋之欧、苏、曾、王乃尽其变。自宋迄元,代有作者,姚燧牧庵、虞集道园尤为一时之杰。明正德、嘉靖间,唐应德、王道思相切劘②以古学,唐学眉山,王学南丰③,皆大雅之才也。而其力抗欧、曾,气追班、马,如江、汉之发源于岷、嶓而滔滔不竭者,熙甫一人而已。

  余尤喜其叙事诸文,虽世俗琐事,皆古雅可观。江阴杨文定公尝言:“文章要得《二南》④风度。”如熙甫真可谓得之矣。读之使人喜者忽以悲,悲者忽以喜,不自知其手舞足蹈而不能已也!

  与熙甫同时人,如王元美⑤,方以诗震动天下,斥熙甫之文为庸,其后乃卒深服之,此岂苟然者哉?而今之剽窃补缀,肥皮厚肉,取青媲白,而自诩为工者,辄敢薄熙甫为不足学,又元美之徒所窃笑者已。是为序。

  【注】①虞山: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②切劘(mó):切磋。③眉山、南丰:眉山指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南丰是指南丰人曾巩。④二南:指《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两部分,多为民俗歌谣,有些诗写家庭生活、男女关系之类,也就是本文说的“世俗琐事”,颇能感人。⑤元美:明代著名文人王士祯的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独病其集中间有应酬率易之作病:认为……缺憾B.至唐之韩、柳始备其格格:法式、标准C.而自诩为工者工:工整D.辄敢薄熙甫为不足学薄:轻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A.皆大雅之才也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B.最后其曾孙庄出所藏钞本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相切劘以古学则修文德以来之D.此岂苟然者哉虽然,犹未有树也(3)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本文的标题和正文中分别称呼归有光的号和字而不直呼其名,这表明了文钞的编者对归有光的尊重。

  B.文章写到唐宋八大家的成就并提及王元美对归有光散文评价的态度变化,其目的都是凸显归有光对散文的贡献。

  C. 自古以来的序文褒奖溢美之词甚多,能像本文作者这样在充分肯定评价对象的基础上,又能客观指出其不足的,实属难得。

  D. 在明代正德、嘉庆年间,唐应德、王道思都是文章大家,但能力抗欧阳修、曾巩,气追班固、司马光的,只有归有光一人。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亦不免移篇改字之误,然赖有此刻,人始得见其大全。

  ②盖古今文章,自汉氏以来,至唐之韩、柳始备其格。

1回答
2020-05-10 23:4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纪元

  (1)C 却夸耀自己的文章写得精致的人.工:精致,精妙.

  (2)B 所字结构;A结构助词,的/代词,那样做;C介词,用,拿/连词表目的,来;D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3)D “嘉庆”错,原文为“明正德、嘉靖间”,应是“嘉靖”,司马光应为“司马迁”.

  (4)①虽:虽然;移:更换;赖:凭借.句子翻译为:虽然也免不了有篇目更换字词改动的错误,但凭借着有这样一种刻本,人们才能够一睹归有光的文章全貌.

  ②盖:句首发语词;备:完备.句子翻译为:古今文章,从汉代以来,到唐代的韩、柳,文章的法式开始完备.

  答案:

  (1)C

  (2)B

  (3)D

  (4)①虽然也免不了有篇目更换字词改动的错误,但凭借着有这样一种刻本,人们才能够一睹归有光的文章全貌.

  ②古今文章,从汉代以来,到唐代的韩、柳,文章的法式开始完备.

  参考译文:

  《震川文集》有昆山本、常熟本,都不完整,而且被后人删改,很大程度改变了原有的样子.最后熙甫的曾孙归庄出版所藏钞本,是借鉴虞山人钱谦益的版本刻写的.虽然不免移篇改字的错误,但有赖于这个刻本,人们才得以见到归有光全部的文章.

  我平生非常喜好读熙甫的文章,唯独不满他文集中有应酬之类的轻率、随意之作,这类文章不适宜阅读.因此,我手录其中特别可以学习的若干篇,并效法熙甫读《史记》圈点作批语的方法阅读,稍稍加以评注.

  古今文章,从汉代以来,到唐代的韩、柳,文章的法式开始完备,到宋代的欧、苏、曾、王,文章的变化灿然大备.从宋代到元代,都有代表作家,姚燧牧庵,虞集道园更是一时俊杰,明代的正德、嘉靖期间,唐应德、王道思在古学方面相互切磋,他们分别学习眉山人三苏,南丰人曾巩的文章,都成为宏达雅正之才.但能够力抗欧阳修、曾巩,气追班固、司马迁,犹如长江、汉水发源于岷山、嶓冢山而滔滔不绝者,唯有熙甫一人而已.

  我尤其喜欢他的叙事之类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的是世俗琐事,但古朴清雅可观.江阴人杨文定公曾经说:“文章要写得《周南》《召南》那些诗的样子.”像熙甫的文章真正可以说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读他的文章能使高兴的人忽而悲伤,悲伤的人忽而高兴,不由自主手舞足蹈而不能停止.

  与熙甫同时代的人,如王元美,当时以诗歌名震天下,他开始斥责熙甫的文章平庸,后来又深深叹服熙甫.这难道是随意出现的吗?而今那些偷窃他人的字句,拼凑缀辑以成文章,只是取其形式而毫无骨力,却夸耀自己的文章写得精致的人,总是敢轻视熙甫不足以学习,那又是王元美之徒所要窃笑的了.这样来做一篇序.

2020-05-10 23:49:5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