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的格言或俗语
为人处世的格言或俗语
为人处世的格言或俗语
为人处世的格言或俗语
审势就是详察事理,明辨是非.《礼记·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自然事物,虽然千变万化,却是可以认知的;人间事理,虽然纷繁复杂,也是能够辨识的.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对社会问题的透视,都极为敏锐.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管子》中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淮南子》中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古知今,由表及里,见微知著,从蛮荒时代到现代文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但古人的很多睿智哲思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意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
【大意】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更明智的人.
【提示】我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分析自己身上的优缺点,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然后凭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可算作高明的人.同样,对别人的认识和了解,也需要认真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然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出处】《老子》第四十四章.
【大意】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提示】这句话旨在强调“知足”和“知止”的重要性.老子认为,做到这两点,就可以不受辱,也不会陷于危险之中.但世人往往不顾一切地追逐名利,贪得无厌,因而常常自行败亡,轻则取辱,重则丧生.所以老子呼吁:生命比虚名更重要,比财物更宝贵,要在物欲面前克制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保持人格的独立和生命的长久.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
【大意】祸难,幸福依倚在其中;幸福,祸难潜伏在其中.
【提示】好事和坏事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在好事来临之时要保持警惕,防止由好变坏;在坏事来临之后不要灰心失望,而要努力使坏事向好的方面转化.《淮南子》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靠近塞上的地方,有一个人的马丢失了,周围的邻居很为他难过,他的父亲却说:“这难道不能成为一件好事情吗?”过了几个月,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回来了,并且还带来了一匹骏马.正当周围的人向他祝贺时,他的父亲又说:“这难道不会成为一件坏事情吗?”果不其然,这个人在一次骑马时掉了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又来安慰他.他的父亲又说:“这难道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吗?”后来此地爆发了战争,年轻人都被迫从军,大多数人死在战场上,而这父子俩却由于父亲年迈、儿子腿瘸而得以保全.这就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
【大意】两只手臂合起来才能抱住的大树,是由细小的嫩芽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一筐的土堆积而成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
【提示】古代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财主看见别人有座精美的楼房,马上找来工匠,要求为自己建造一座.工匠们搞了个预算,财主说,怎么要花这么多钱?工匠们为难地说,三层楼当然要这么多.财主怒道,我只要那第三层,下面两层我是不要的.谁都知道财主要求的空中楼阁是造不起来的.这个笑话旨在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点滴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出处】《管子·形势解》.
【大意】圣人选择可以说的话而说,选择可以做的事而做.
【提示】在说话之前要考虑它的影响,行动之前要考虑它的后果,这样才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反之,如果在说话与行动之前不能深思熟虑,就会带来不必要的误解或麻烦.
三思而后行.
【出处】《论语·公冶长》.
【大意】凡事要经过再三思考才行动.
【提示】做事小心谨慎、勤于思考,就会少犯错误;反之,不经深思熟虑便轻率行事,常常会招致挫折和失败.所以,在采取行动之前,要充分地思考,权衡利弊得失,分清轻重缓急,做到心中有数.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出处】《论语·子路》.
【大意】如果一味追求速成,反而会达不到目的;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提示】这是孔子回答他的学生子夏问政时说的话.凡事要从大处着眼,从长远考虑,同时也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如果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一味地追求速度,或者仅仅贪图眼前的小利,不作长远打算,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处】《论语·卫灵公》.
【大意】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然会有近期的忧患.
【提示】“远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对未来做充分的考虑,以应对将来出现的各种情况;另一方面是要在考虑问题时,从长远打算,不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才能不为眼前的小挫折而灰心,不为眼前的小利益而动心,才会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到万无一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出处】《荀子·劝学》.
【大意】不一小步一小步地累积起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没有一条条小河汇聚在一起,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
【提示】要想到达千里之外,就要一步一步地走;要想聚成大江大海,就要汇集许多小河流.同样,要想成就大事业,也要从小事开始,一步一步地做.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持之以恒,最终一定会成功.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出处】《韩非子·喻老》.
【大意】长达千丈的大堤,由于有小小的蝼蚁洞而崩溃.
【提示】人们常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长堤虽然看似十分牢固,却经常由于一个个小小的蚁穴而崩溃.这说明事情的发展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在隐患微小时,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会留下无穷的后患,所以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不让不利的因素酿成灾难.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出处】《战国策·楚策》.
【大意】羊丢失了以后赶快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提示】这就是后人常说的“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虽然已经丢了羊,但是如果马上把羊圈修好,就可以不再丢羊.从这个意义上说,做错了事,但是及时改正了就不算晚.如果执迷不悟,不去改正,就会犯更大的错误,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出处】《礼记·经解》.
【大意】开始的时候相差一毫一厘,以后就会相差上千里.
【提示】这就是后人常说的“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小错误,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到最后也许会酿成大祸.所以,做事